然而,隨著時辰的推移,陽光逐漸變得熾烈,道路也似乎變得愈發漫長而枯燥。
起初,王鐸尚能憑借著對未知的好奇與對目標的執著,維持著那份高昂的情緒。
他耐心回答著每一位書生的問題,無論是關於學問的探討,還是對未來仕途的憧憬,他都一一給予回應,意圖在言辭間透露出不凡的見識與深厚的學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王鐸的興致開始慢慢減退。
那些原本引人入勝的話題,在無數次的重複與相似的奉承中變得索然無味。
他開始注意到自己聲音中的疲憊,每一個字都像是被沉重的負擔壓著,難以輕鬆吐出。
他的眼神也不再如先前那般明亮,而是多了幾分迷離與空洞,仿佛是在這無休止的行走中,逐漸失去了焦距。
與此同時,周圍的喧囂與嘈雜也開始讓王鐸感到煩躁。
書生們的歡聲笑語、馬匹的嘶鳴、以及偶爾傳來的風聲,都彙聚成一股難以言喻的噪音,不斷地衝擊著他的耳膜,讓他感到頭痛欲裂。
他開始渴望一片寧靜,渴望能夠遠離這紛擾的世界,獨自享受片刻的安寧。
終於,在一次短暫的沉默之後,王鐸徹底停下了與他人的交談。
他閉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從這片嘈雜中尋找一絲屬於自己的寧靜。
他的臉上不再有先前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倦怠與疲憊。他不再說話,隻是默默地走著,任由周圍的人聲與風聲交織在一起,成為他心中最不願麵對的背景音樂。
眾人行得半日,陽光已至中天,將大地烤得滾燙。
汗水浸濕了衣衫,黏膩地貼在皮膚上,帶來一陣陣不適。
書生們的臉上也開始浮現出疲憊之色,但他們的眼神中依然閃爍著對前路的渴望與堅持。
他們或相互攙扶,或低聲交談,以此來緩解旅途的艱辛與無聊。
而王鐸,則像是一個被遺忘的孤影,默默地走在隊伍之前,與周圍的一切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距離。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鐸的耐心逐漸被消磨殆盡。
他輕輕揉了揉太陽穴,臉上浮現出幾分疲憊之色,終於開口:“諸位,今日行路已疲,且稍作歇息吧。”
此言一出,眾人雖心中不甘,卻也隻得應聲附和,紛紛停下腳步。
王鐸的奴婢們訓練有素,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輕手輕腳地從馬背上取出各式物品,不多時,一個簡易卻雅致的涼棚便搭建完成,為這炎熱的旅途帶來了一絲涼爽。
王鐸步入涼棚,坐下後,接過侍女遞上的清茶,輕抿一口,閉目養神。
周圍的護衛則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將涼棚緊緊包圍,警惕地掃視著四周。
而那些書生們,見此情景,更是爭先恐後,試圖擠進涼棚內為王鐸服務。
有的忙著添茶倒水,有的則輕輕搖動扇子,試圖為他帶來一絲涼意。
更有甚者,不惜站在一旁,隻盼能得王鐸一眼青睞。
“王大人,這是家中小妹親手製作的糕點,請您品嚐。”
一位書生雙手捧著精致的食盒,滿臉期待地遞上前。
王鐸淡淡掃了一眼,輕聲道:“多謝好意,我心領了。”
言罷,並未伸手去接,那份疏離與淡漠,讓書生尷尬地收回了手,臉上閃過一絲失落。
涼棚外,那些未能擠入的書生,或站或坐,目光不時地望向涼棚內,心中五味雜陳,卻也隻能默默等待,期盼著能有機會與王鐸攀談。
黃巢站在人群之外,冷眼旁觀這一切,心中暗自忖度:“這世間,名利二字,不知讓多少人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真。王鐸不過是士族門閥子弟,便被如此擁簇,可悲可歎。”
曹憶織則在一旁,嘴角掛著淡淡的笑,似是對這一切早有預料,又似是在嘲諷這世態炎涼:“舉天,你有啥好東西,也趕緊給你那王家郎君獻上啊。”
“我的好東西,自然是你了!”黃巢笑道,“要不,把你獻給王鐸?”
——————————————————————————
本章標題選自唐白居易《勸酒十四首 其六 何處難忘酒七首》斂襟收涕淚,簇馬聽笙歌。
何處難忘酒,青門送別多。
斂襟收涕淚,簇馬聽笙歌。
煙樹灞陵岸,風塵長樂坡。
此時無一盞,爭奈去留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