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時有軍事愛好者,或者現代武器發燒友的話,肯定都會一眼認出這個硬皮箱子裏麵到底裝了什麼東西。
“巴雷特!”
這肯定是所有認出此槍的的人最先想到的詞,巴雷特是一家公司的名字,也是一個係列槍械的代名詞,而提到巴雷特一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M82A1半自動狙擊步槍。
M82A1采用槍管短後坐原理,半自動發射方式。槍管短後座原理是著名槍械設計師勃朗寧開發的,而巴雷特將這種原理改進使之適合作為肩射武器的自動原理。
M82A1這個型號的巴雷特之所以出名,也得益於它的廣泛使用,在地球上已裝備這種半自動狙擊步槍的就有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丹麥、芬蘭、希臘、意大利、墨西哥、葡萄牙、荷蘭、沙特阿拉伯、瑞典、西班牙、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的軍隊或警察部隊。
而且M82A1狙擊槍在國際軍火界還擁有“重狙擊之王”的讚譽。全長1448毫米,口徑12.7毫米,槍重12.9千克,最大射程1830米。與普通狙擊步槍相比,M82A1具有兩大優勢:一是殺傷力強。不僅可以射人,更可以破壞輕型裝甲車輛、雷達、彈藥堆放場、飛機等高價值目標。美海軍陸戰隊曾使用“巴雷特”摧毀伊拉克炮兵指揮車與裝甲運兵車。二是射程遠,該槍射程高達2公裏,子彈可輕易擊穿1公裏外裝甲車的裝甲。而在狙擊手的對決中,槍的射程成為決定勝負乃至生死的一大關鍵因素。
“巴雷特”的型號有很多,雖然最為出名的是M82A1但是其他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需求生產出來型號卻也絲毫不差,甚至有些型號的性能其實還要遠遠超過M82A1很多。
比如,M82A2,巴雷特M90,巴雷特M95,,巴雷特M98,巴雷特M98B,巴雷特M99,巴雷特XM500,巴雷特XM109等等。
不過魯亞現在正在組裝的這把巴雷特卻和上麵所說的哪些型號沒有一個能夠對上號,或者說,這把酷似巴雷特的槍械,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巴雷特還不可知,也或者這一把巴雷特可能是他從沒見過的秘密型號。
比如除了XM109這個型號的巴雷特之外,其餘所有巴雷特官方正式發布的型號都是使用的50BMG(12.7×99mm)口徑的子彈,隻有XM109是使用的25mm口徑的子彈。
25mm狙擊子彈是什麼概念,拿正常型號的巴雷特狙擊槍來說,12.7毫米的標準狙擊彈,在100米可以擊穿20mm厚的鋼板,在500米可以擊穿16mm厚的鋼板,在1200米可以擊穿8mm厚的鋼板。這還隻是普通狙擊彈藥,如果換成M903SLAP(帶彈托輕型裝甲穿透彈)這個數據至少要翻一倍以上。
而XM109射出的25mm普通狙擊彈就已經比這個數據還要高了數成。MX109根據提供的資料,其正常的25MM鋼芯彈可以在兩百米內輕鬆擊穿50MM厚度的鋼板。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或者說恐怖的數據,要知道AK47的穿透力極限實驗,也不過是200米內擊穿4MM的A3軟質鋼板,而且還是要新槍,另外還有一半以上的幾率不成功。XM109的數據足足是它的十幾倍,當然,這也是兩種槍的定位根本不一回事所造成的,前者是射速快,重量輕,操作簡單,是曾經的主流武器,而後者則從一開始就是定位在,狙擊,反器材,反輕型裝甲,用於摧毀一些輕型車輛、通信設施、班組武器以及停在地麵上的飛行器等。
另外,再正常的槍炮定義上,一般都會將口徑超過20MM的發射裝置稱之為炮,隻不過後來這個定義由於XM109等一係列大口徑槍械的出現,變得隻能倒著解釋,比如口徑低於20MM的發射器,不能稱之為炮。
這也就是為什麼巴雷特這種大口徑狙擊槍,被大多數人稱之為‘大炮’的原因,因為這貨的口徑明明就是‘大炮’,但是卻非要在狙擊槍隊伍裏攪風攪雨。
魯亞麵前個這的這個硬皮盒子裏麵裝的這一套不明型號的巴雷特狙擊槍就是25MM口徑的槍管,這個口徑據魯亞所知隻有XM109是這個口徑,其餘巴雷特都是12.7口徑。這也正是魯亞納悶的原因,因為這把巴雷特可跟他印象中的XM109有不小的差別。而且XM109屬於還沒有定型的槍械型號,發射的也是25MM聚能穿甲榴彈派生的30MM-M789雙用彈,其實稱之為榴彈槍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