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姑姑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破廟,雖破,但也不至於日曬雨淋,整理一下,也可過渡幾日,眼前的風頭過去,就像王妃所說,七日後帶著玉去見瑾王爺,想來瑾王府也不會待郡主有任何差池。
子明的心裏有一百個一千個疑問,可是很多又是他一個半大的孩子能理解的。隻是林姑姑的話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當今皇上不肯放過王爺王妃?畢竟是手足啊!想起明日裏王爺吟詩作畫,王妃取紙磨墨,神仙眷侶一般的人,為什麼皇上就會如此呢?又想起昨夜臨走時爹的欲言又止,好像那撫上他肩膀的手的餘溫仍在。
走在街上,所有的人都在議論著昨夜軒王府的大火和軒王府的全軍覆沒,也有善良之人念叨著王爺的好與王妃的樂善好施,同情的、落淚的、哀歎的……子明仿佛置身在一個密不透風的容器內,被憋得透不出氣來,他想起爹曾講過,他們爺兒倆的命是王爺給的,娘的後事也是王爺命人妥善安置的;他也記得每個月的初五,王妃開倉散糧,下麵跪了一地磕頭謝恩的民眾;他也見過爹為了整個王府的大大小小的事前後奔波,日夜操勞;可是老天為什麼不長眼啊?
喪親之痛,此時已化為悲憤,他突然明白了昨夜爹想說的話,明白了駕車逃亡的為什麼是他,而不是別人,爹在用生命報答王爺,而以後,他也必須效仿父親,用一輩子去報答軒王府唯一的命脈,霓洛郡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養育之恩。
買了兩斤包子、一份粥、幾樣溫潤的小糕點,兩樣清新的小菜,子明飛一樣地奔了回去。
林姑姑懸著的一顆心在子明小心地擺好吃食後放了下來,她突然發現這孩子長大了,出門前滿臉的哀傷、疑惑、淡漠此時已煙消去散。
“子明,都想通了?”看著子明大口大口地吞著包子,林姑姑問道,一邊小心翼翼地吹涼湯匙裏的粥,喂到郡主的嘴裏。
“姑姑,王爺對子明和……先父有救命之恩,對子明又有養育之恩,先父能與王爺一起仙去,也是他的福分,我尚幸保有一命,理當為郡主鞍前馬後,隻是姑姑不要嫌棄子明手笨嘴笨”,子明低著頭,將心中所想一一說了出來。
“傻孩子,難得小小年紀有這份心,也不負了何管家的在天之靈了。子明,你一會兒去王爺的幾處店鋪看看,找個穩妥可靠的人打探下消息,順便看看這幾日是否有更好的藏身之處,留心下瑾王爺這兩日的行蹤和瑾王府的動向,回來告訴一下我。”久在王妃身邊,經曆了容家的興盛、衰敗、西遷,又遭遇軒王府的變故,大難之下,林姑姑亦恢複往日的精明與玲瓏,轉眼間已對這幾日的打算成竹在胸,並對子明全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