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斌驚喜的時候,距離他一公裏外,一間略顯淩亂的書房裏,自由投稿作家張小俊正對著電腦屏幕,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鍵盤。
他在為某知名新聞平台撰寫一篇頭條文章。
然而,寫到一半,思路卻中斷了。
卡文了。
張小俊琢磨半天還是沒有頭緒。
他想到人工智能,這不張小俊打開了GPT,希望借助AI給一點靈感,啟發。
隻見,張小俊將文章的標題和已經寫好的部分內容複製粘貼到GPT的對話框裏,然後輸入指令:“請幫我繼續完成這篇文章,要求觀點鮮明,邏輯清晰,語言流暢,字數不少於2000字。”
很快,GPT就生成了一篇文章。張小俊滿懷期待地讀了起來,然而,越讀越失望。
“不行,這完全不行。”張小俊搖了搖頭,GPT生成的文章雖然字數夠了,語言也算流暢,但內容卻空洞乏味,缺乏深度和洞見,完全沒有達到他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文章的觀點和他的思路有些偏差,如果要采用,就必須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而修改的時間甚至還不如自己重新寫一篇。
“頭痛!”張小俊揉了揉太陽穴。
起身走到客廳,給自己倒了一杯濃濃的咖啡,再返回。
這時,電腦彈出了一條信息,“老張,給你推薦一個超牛逼的大模型,我試了一下,寫文案效果簡直炸裂!鏈接給你:[小團子官網鏈接]”
GPT都不行,張小俊壓根不信。
不夠,既然是朋友推薦,試一下。
張小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打開了小團子。
直接把剛剛已GPT的對話內容複製了過來,粘貼。
大約幾秒鍾後,小團子的回複就出現在了屏幕上。
張小俊仔細閱讀。
“哎呀!”張小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屏幕,仿佛生怕漏掉任何一個字。
“哇塞!”
“可以啊!”
張小俊一邊閱讀,一邊發出讚歎的聲音。
這篇文章的質量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不僅觀點鮮明,邏輯清晰,語言流暢,而且內容深刻,見解獨到,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文章的風格和他之前的寫作風格非常契合,幾乎不需要進行太多的修改,就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哇塞,這個小團子牛筆啊!”張小俊驚喜不已。
可不是,生成的文章效果碾壓GPT,這真的牛筆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