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2)

雜念多,這是李牧原穿越而來的劣勢,李牧原思慮片刻後,坐回桌邊拿起《坐忘論》尋找收心之法。《坐忘論》是主要講坐忘收心,入靜去欲的修煉法門,是神仙道的重要理論。

入靜首先要講敬信,李牧原經曆了現代信息大爆炸的衝擊,心緒尤雜。卞和發現和氏璧卻身遭酷刑,伍子胥思慮治國之道卻遭誅戮,不是他們智力不高,而是迷惑於器物之中,精於事理而情商低下。李牧原沒有這些缺點,卻太過於豐富而不能入定。

李牧原思慮如此駁雜,要想從五彩斑斕世界之中找到至道,從各類欲求中找到真性,從細微處辨別似是而非的信息,從各類假象中找到真實,那麼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

《莊子》有言:墳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是謂坐忘。什麼都要忘記才行,不感覺自己的身體,看不到宇宙萬物,這樣才能最貼近道。許多人讀到這些東西卻滿腔疑慮,騎驢找驢,就是信念不足,不能敬信的緣故。

李牧原本來就不是一個輕言放棄之人,何況經曆了穿越這樣的事,世界之觀早已發生根本轉變。李牧原早已對唯物觀點產生懷疑,許多東西並不能由唯物來解釋。例如上文提到的現象,還有醫學上學者症候群的出現,一群從來沒有經過學習的人,腦部受撞後,突然表現出驚人地音樂、數學等天賦,從沒學過樂器的人突然學會演奏數種樂器。諾貝爾獎獲得者後來也絕大多數信教等。所以李牧原信念不缺,第一步就直接跳過不讀。

此時正準備讀第二步,卻倦意襲來,李牧原便在書中做好標記,準備明日再讀。這也是修行,一味苦修不一定能達大道本源。王有陽明曾詩雲:

饑來吃飯倦來眠,

唯此修行玄又玄。

說與眾人渾不信,

傾向身外覓仙人。

至道不繁,道法自然。大道在瓦礫,在尿溺。也就隻有平常日用中,無需刻意用功,順應本體自然行事,才能看見真理奧妙,明白人生真諦。

☆☆☆☆☆☆☆☆☆☆☆☆☆☆☆☆☆☆☆☆☆☆☆☆☆☆☆☆☆☆☆☆☆☆

一夜無事,第二天鍾響百零八聲。

鍾聲緩慢悠遠,百零八聲即天道峰修士觀天後所敲。意味著今天將是個大好天,通知大家可用調息引動之法吸收東來紫氣。

李牧原自睡中而醒正在鍾響之前,昨夜雖沒有成功入定,卻也明了到動靜之機,對大道的感悟有所深入,所以是神清氣爽。

李牧原現在很是懷疑,修道過程如行冰上,戰戰兢兢,不敢生一絲雜念,務求思慮純淨,為何俞白鶴還將兒子接在身邊,如果他是修為有成,可以理順因果,那麼他的兒子白飛呢,如此的容易動怒,如此睚眥必報,怎麼也能修到了化神初期?

穿戴好後,李牧原來至東崖邊,如今再運用調息引動法,已是熟練多了。等收功之後,發現下丹田處飽脹欲裂,便知道極限已到,可以引丹田氣入體來強化肉身,進入引氣期。引氣期已經能夠運用基本道法,並可運用精神之力來運用肉體對敵,主要是治愈和精神戰法。

李牧原當即站樁而立,運用丹田之氣來滌蕩全身。用鼻吸一口氣,內心數到一百二十下後徐徐吐出,如此三次之後,身心調至最佳。

此時李牧原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腳心含空,牙齒輕叩,雙手自然下垂,然後身心放鬆,意念集中,雙手指尖相對,上身前俯,掌心著地吸氣,然後起身舉拳過頂,下丹田猛然噴氣,發出“哈”音,然後拳心向下,放至下丹田位。同時想象體內雜質湧出體外。如此反複四十九次之後,雙手捧氣自頭頂進入下丹田,然後靜立約兩三刻鍾後睜眼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