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麼冊封,就相當於將本來屬於康國國王史來賀的王爵給了可查,而且還冊封他為大將軍,統帥本部兵馬入軍中效力。由此一來,可查幾乎是一步登天,就算是康國滅了,他也算是一個既得利益者。
“可查,朕這裏有一道詔書,你攜朕的詔書返回康國王城,去招降其他諸國。告訴諸國王,此刻若是歸降,朕既往不咎,一概以王爵虛位以待。朕雖然要除九國國號,但九國之王卻都能從朕這裏,在青海兩道、渤海兩道獲得大量的土地牧場賞賜,權勢富貴有增無減。”
“若是負隅頑抗冥頑不靈,朕大軍所至,必雞犬不留。”
張瑄冷森的聲音傳進可查的耳朵,可查心裏一個激靈,趕緊躬身領命。
“昭武九國所屬兵馬打亂建製,全部歸屬於你麾下。可查,朕對於賦予重任,你可莫要讓朕失望。”
可查叩首在地,毅然道,“可查當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
……
可查帶著張瑄的詔書率軍返回康國王城,以中華皇帝特使的身份勸降。
對於昭武九國,張瑄其實並不怎麼放在心上,區區彈丸之國,說滅也就滅了。況且,張瑄相信,有黑衣大食兩萬騎兵的覆滅教訓在前,昭武九國人不敢再反抗下去。
在張瑄的謀劃中,現在的昭武九姓之地,是中華王朝與大食王朝激烈碰撞的主戰場。勝者則完全擁有這一大片廣袤土地,而敗者則永遠退出舞台,甚至還會被對方趁勢侵略己方疆土。
張瑄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放棄昭武九姓之地。對於中華帝國而言,這片土地不僅是邊防門戶,還是重要的東西方商貿集散地和富庶的水草肥美之地,開發出來,可以養活無數人,可以為中華帝國國庫增添大把大把的國孥收入。
因此,張瑄準備在昭武九姓之地設立昭武軍鎮和昭武道,下設九個州,分別對應九國。即將設立的昭武鎮(道)與安西、北庭、平康與青海兩道(吐蕃故土)平級,施行的是軍政合一的統治模式,區別於內地的道。
半月後。可查隻說服了包括康國在內的八國來投,八國國王願意臣服並納土歸降,將所屬國土化為中華王朝的一個州府。唯獨石國國王石隆率本部一萬軍逃離康國王城,試圖裹夾著20萬國民舉國遷徙,逃亡大食境內。
張瑄不以為意,一方麵準備進軍康國王城,冊封諸王;一方麵命郭子儀大軍繞行東北,堵截石國人。
又三日後。率軍抵達康國王城,當場宣布將康國王城更名為昭武城,立為昭武軍鎮和昭武行政道的首府之城。
數日後,郭子儀率軍將石國人堵截在塞川河穀,以極小的代價全殲石陳希馬,驅逐幸存的十幾萬石國部族重歸石國故地。至此,昭武九姓之地全部平定,張瑄的西征,劃上了第三個完美的句號。
第一個句號是吐蕃。吐蕃全滅,納入版圖。
第二個句號是滅突騎施和安定整個西域,西域化為安西、北庭兩道,歸服王化。
第三個句號就是殲滅黑衣大食軍馬,徹底平定昭武九姓之地了。
大軍在康國開始了暫時的休整。
在昭武鎮和昭武道軍政主官的人選問題上,張瑄微微有些犯難。
目前,他手下的可用之人已經全部到了要害的崗位上,而在軍中,就隻剩下郭子儀、南霽雲和雷萬春三個絕對心腹。這三人不可能就任一方主官,可張瑄想來想去,竟然發現,自己沒有可用之人。
張瑄想起了哥舒翰,但哥舒翰年事已高,很難再在邊防任職。
張瑄又想起了顏真卿,可顏真卿掌控京畿行政和朝廷內務,也離不開。
而範陽的張同,剛剛接替仆固懷恩不久,不宜再行調動。
後庭。
見皇帝皺眉撓頭在為掌控昭武的人選傷腦筋,端妃郭芙乖巧地為張瑄斟上一杯熱茶,趺坐在一側柔聲道,“陛下,臣妾有話要說,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