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和楊錡這兩位重臣,聯絡十餘位朝中大臣,聯名上書勸進,表示要擁立小皇子張乾為帝,然後有皇叔張九鳴和張九皋監國。
張九鳴和張九皋趁勢而出,站了出來。
烈和顏真卿臉色一變,這兩人身份不同,是皇帝的長輩,是皇族中的郡王,他們也不好太過怠慢。
楊國忠等人在朝堂之上敲邊鼓助陣,張九鳴故作姿態淡淡道,“陳相,顏大人,諸位臣工,本王是陛下的親叔父,今陛下遭遇不測,可朝中不可一日無主,否則必生禍端。李倓叛亂堪為例證。因此,本王兩人商量再三,決定推舉張乾為帝,安定天下局勢。”
“不知陳相和顏大人以為然否?”
張九鳴咄咄逼人地望著陳希烈和顏真卿。
“這個……郡王殿下,老臣以為,陛下之事尚未有定論,是不是先等郭子儀回京來再說?”陳希烈尷尬地回了一句。
“陛下駕崩,舉國節哀。郭子儀隱瞞不報,此為大罪。且大軍行動緩慢,若是等郭子儀班師回朝,還不知要等到幾時!”張九皋冷笑道,“吾等為皇叔,在社稷危亡之際,當做的了這個決斷。”
“皇子張乾,乃是陛下骨肉,又是皇後所出,繼位稱帝理所應當,天下人誰敢不從?”張九鳴大聲道,“本王希望諸位大人能以大局為重,隨本王一起上書擁立張乾為帝!”
張九鳴和張九皋這麼一唱一和,很多大臣都沉默了下來。兩人是皇叔,這天下終歸是姓張的,他們這麼做,倒也不是太離譜。隻是誰都心裏明白,兩人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又與楊國忠和楊錡勾結在了一起,真正圖謀的怕還是自己手裏的權力。
安定社稷江山神馬的,都是些無聊的遮羞布罷了。
陳希烈啞口無言。其實他是朝堂上的老油條,自有言辭應對張九鳴和張九皋,隻是他太圓滑,不肯得罪兩個皇叔,為自己的後代遺留後患。
所以就默然了。
顏真卿皺了皺眉道,“兩位王爺,不要說陛下安然無恙,縱然陛下真有不測,此刻尚未服禮,急匆匆讓小皇子登位,著實不妥,是對陛下的大不敬。”
“事急從權,自當權宜行事。”張九皋淡然道,“顏大人不肯擁立小皇子登位,莫非是別有所圖?”
張九皋這句話輕描淡寫地就扔過來一頂上綱上線大帽子。顏真卿臉色一變,額頭上滲出了一絲冷汗,憤怒地急急道,“臣對陛下忠誠不二,絕無二心。皇叔所言,豈不是欲加之罪?”
“那你待要何為?你非要與本王,與滿朝文武唱反調,到底居心何在?”張九鳴走上前來,厲聲斥責道。
“罷了,你一人之意,無傷大雅。諸位,且隨本王入中宮見皇後和皇太後,請小皇子即位稱帝,安撫社稷!”張九鳴朗聲高呼,擺了擺手,率先行去。
張九鳴和張九皋闊步前行,楊國忠和楊錡微笑跟上。旋即,有很多朝臣也默然相隨。
顏真卿大怒,也是大急,不由高聲怒道,“爾等擅自逼宮,大逆不道,本官縱然是丟了這條性命,也不允許爾等胡作妄為!”
顏真卿猛然拍了拍手。
殿外,突然湧進一群彪悍的軍卒來,擋住了張九鳴等人的去路。
張九鳴回頭怒視著顏真卿,揚手斥責道,“顏真卿,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擅動甲兵,脅迫本王和朝廷大臣,你這是死罪!”
“本王繞不得你!”
顏真卿額頭上冒出了一層冷汗。
他知道,無論如何,自己算是得罪了張九鳴和張九皋了。最後縱然是皇帝回來,平息下這場風波,但終歸也不能拿這兩位皇叔怎麼樣,讓顏真卿白白做了惡人。
但前麵就算是刀山火海,顏真卿也不能讓張九鳴等人得逞。皇帝尚健在,朝臣就如此擁立小皇子為帝,豈不成為了天大的笑話!傳揚出去,皇帝的威嚴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