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才能知道誰高誰低。
雙方交手沒多長時間,很快便顯出了群雄的不足之處——一沒經驗,二沒氣勢。
就這兩點,便限製了其能力的發揮,平日十成功夫,到現在連五成都施展不出來。差距,就像是一道鴻溝,橫在了群雄麵前,很難逾越。
貌似,這並不是人多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生命威脅的考驗,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激發男人的血性,爆發出應有水平。
可惜,那是需要時間的。現在這種情況,小鬼子是不會給你機會的,隻有現場去親身體會了。
嗬嗬,這樣的效果也不錯噢!現學現賣吧。
因此,盡管一群人打人家一個,卻絲毫沒沾到一絲便宜,宛如狗咬刺蝟一般,找不到下口的地方,幹著急,沒辦法。
如此結果,看的幾個沒上場的老家夥直咋巴嘴,嘴裏不住地歎氣:“唉,咋他媽的這樣呢,老子當年可沒這麼悚”。
貌似當年的他們,比人家這幫孩子還要悚呢噢!正所謂,沒有最悚,隻有更悚。
當然,也不能全怪這些年輕人,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他們的家長身上,多年來安逸的生活早已磨平了老人們當年那顆火熱的心,轉嫁給自己孩子的結果就是太過溺愛,一點也舍不得讓其吃苦。
國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老俗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沒有寒風徹骨,哪得梅香撲鼻。
這道理誰都懂,可真正做起來的卻是寥寥無幾,對別人的孩子狠可以,對自家的孩子卻是下不了決心。
誠然,這些世家門派的家長們教給自己的一身功夫是很不錯的,無論心法還是招式都稱得上是正根正派,在古武術越來越沒落的時代已經算是上乘的心法了,理論上說,他們的功夫應該很不錯了,可實際的情況卻跟想象中差了很遠。
好好的功夫,到他們的手裏全教成了嘩眾取寵的架子,真正的威力發揮了不及十之一二,一個個好苗子就這樣被糟蹋了。
還有一點就是固步自封,舍不得讓孩子們鍛煉,一直將其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結果呢,溫室的花朵見不得陽光,剛出來,就萎了。
或許,這也是古武術淪落的原因之一吧,人不能總是沉浸在過去的成就之中沾沾自喜,而是應該在不斷的探索和奮鬥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同樣,當今的武術界亦是如此,一門絕藝要想更好的傳承下去,也需要不斷地改進和探索,以及高強度的訓練,隻有這樣,才能保持不斷的進步。
可對於在場的大部分武林子弟人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大部分的家長都舍不得讓孩子受苦,就連平日裏的對練,大都是限製級的,根本起不到作用,同現在這種的生死搏鬥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群豪中不少人都是湊熱鬧來的,手下的功夫稀鬆的很,平日裏教訓幾個小癟三、小混混還行,一人放倒七八個,自我感覺良好,頗有一種天老大,我老二之類的想法,覺得憑他一個人就能拯救世界。
像今天這樣你死我活的場麵,絕大多數的年輕一代都是第一次經曆,還沒有開打,從氣勢上就弱了人家一大截,十分力氣能拿出四五分來,就很不錯了,根本沒辦法去打人。
如此,一群人打不過人家一個人,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心裏鬱悶,動作上則更加鬱悶,招不是招,勢不是勢,太丟人啦!
反觀人家忍者這邊,反正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人家完全是豁出去了,一出手便毫不留情,完全是同歸於盡的招式。
“媽的,反正老子今天也跑不了了,打死一個夠本,打死倆賺一個,拚了!”
不同的心態,造成了不一樣的結果,雙方動起手來,吃虧的自然是群雄一方,好在人多力量大,車輪戰術倒沒讓他們吃虧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