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閣設立女校的事傳遍了整個陽江府,成為了陽江府熱門話題許多人紛紛上前打探消息
“昨日,知音閣采購了大量桌椅。”吃瓜群眾一
“知音閣采購了十來套書籍。”吃瓜群眾二
“這點書怎麼夠,怕不是沒招到人吧。”吃瓜群眾三。
“就是就是,家裏活計幹不完哪有空。”吃瓜群眾四?
……
“子明,找了多少人。”沈清淺指揮下人把切好的紙張抱進屋裏,書陽江府及附近的書館價格翻了兩三倍。書籍本就最費錢幾人一合計能找熟人壓最低的價格買上筆墨紙雇人抄書,呂子明拉人抄書。給出的價格略高於書館。
“二百人,我算了一下,抄一本書約四五日。開學授課還有十來日四百本應該能應付。”呂子明樂嗬嗬,抄書是讀書人的掙錢的門路子,有錢的公子哥也有捉襟見肘的時候。消息放出不少人主動找到呂子明,有的還塞上銅板,他沒收這份人情欠著有還的時候。
宣傳這一塊由蘇漁負責,蘇漁編了一首童謠到陽江府各縣城、鄉下傳唱:陽江好,陽江妙,陽江出了個女學堂,不花錢有飯吃有地住。有這好事,自然有人上前打聽。
蘇漁不指望很多人會來,城鎮有點家底開明的家主或許會考慮,鄉下活計本就多,又是女孩子,如果有銀子賺或許會有更多的女孩子送過來可這違被初中,她們隻是賺錢的工具。當初提出用工錢抵押學資是專門給那些想上學又沒錢的人。這首童謠希望能傳到陽江城的各個角落,哪怕隻有一人報名它也具有意義。
葉菁菁、李藝馨、唐婉和宋秋萍則幫忙找女夫子。
“娘,我想去學堂。”菊花小聲對一旁的婦人道。
婦人瘦削的身子頓了頓,眼中透著無奈想著如何拒絕女兒。
“念什麼念!家裏一堆活計誰來假指望著我這老婆子和這你娘這病秧子。”老婦人氣呼呼上前在一甩手招呼到燕子頭上。
菊花默默流淚雙手緊緊握著。
某鎮上,徐記雜貨店。
徐榮剛收店回家便聽到女兒嚷著要去上女學。
“不許去,姑娘家要學問何用跟著娘學學如何持家。”徐榮瞪了一眼妻子心裏十分不滿。
徐寧寧可不怕:“我就要去。”
“啪”徐榮狠狠拍了下桌子:“這幾日你便在屋裏待著反醒反醒。”
陳氏性子懦弱,丈夫說什麼就是什麼。隻得拉著女兒回屋。
十月初一初二,知音社正式報名。在知音閣大門處擺上桌椅。碧柔和唐婉負責登記,身後放了一排長櫈,宋秋萍和李藝馨安排住處,蘇漁幾人端水倒茶。有些冷清,偶爾有一兩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報名一天下來隻有二三十人。看熱鬧的人冷嘲熱諷笑話他們辦不起來。第二日,看客們算不起來,陸陸續續有人報名,越來越多有長輩陪同,也有獨自一人出門,有富裕的人家也有衣衫襤褸的貧民。眾人一改之前的愁容,積極幹著手裏的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