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見年氏生得美貌,舉止端莊有度,對自己也千依百順,想到年家父兄三人在朝堂的分量,心中不禁泛過淡淡惆悵:這般容色與家世,嫁給胤禵才是……真正的般配……
[果然如此……]
武曌聽到德妃心聲,眸色微沉。
德妃不知心思已經暴露,心中依然在惋惜皇帝將年世華指婚給胤禛而非胤禵的決定,臉上則滿是慈愛笑容,詢問雍王府的大小事情。
得知不僅雍王府中一切安好、與雍王府毗鄰而居的八貝勒府上也風調雨順,德妃明顯鬆了一口氣,對兩人道:“你們難得來宮中,不要著急離開,留下陪我用膳,下午再把永和宮小廚房做的糕餅點心替我送去良妃妹妹那邊,順便將八貝勒府上的消息告訴她,讓她放寬心,別再愁眉苦臉。”
“媳婦謹遵額涅教誨。”
烏拉那拉氏立刻滿口答應,並眼神示意一旁的年世華不要出聲。
……
陪德妃用膳完畢,兩位福晉由永和宮嬤嬤帶路,一同前往良妃處,身後除了跟隨入宮的雍王府奴婢,另有三名永和宮人捧著裝滿永和宮小廚房為良妃準備的糕餅的紅木食盒。
路上,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向年世華解釋方才為何暗示她噤聲。
原來,良妃衛氏雖與德妃同月入宮,卻直到康熙二十年才有幸生下八阿哥胤禩,同一時間,德妃已兩次生育皇嗣並晉封為妃,居永和宮主位。
此後多年,德妃穩居妃位,衛氏則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康熙二十八年才晉封為嬪,領得內務府分派的內管領。
康熙三十九年,由於八阿哥胤禩在兩年前受封多羅貝勒,皇帝於是正式下詔將衛氏冊封為良嬪,之後,康熙四十七年,因為胤禩複封多羅貝勒,衛氏終於母憑子貴晉為妃位,後宮晉升之路可謂無比坎坷。
所幸良妃唯一的孩子八阿哥胤禩是個極聰明伶俐之人,自小就被年齡相仿的阿哥們(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擁護愛戴,長大後因為謙遜有禮、平易近人的性格得到滿朝文武勳貴們的喜歡,曾經短暫撫養胤禩的惠妃對他的喜愛甚至勝過惠妃的親生兒子大阿哥胤褆,康熙皇帝唯一的哥哥裕親王福全也非常賞識這個侄兒,不止一次在康熙帝麵前稱讚胤禩“心性好,不務矜誇”。
可惜良妃福薄,晉封良妃後不久便開始斷斷續續生病,如今早已重病纏身。
德妃與良妃素來親近,良妃病重,她也痛在心中,時時前往探視,每隔幾日便派人給良妃宮中送糕餅點心聊作慰藉,今日雍親王福晉烏拉那拉氏領著新入府的年氏入宮覲見,德妃也不忘讓兩人去良妃宮中陪重病纏身的良妃說些宮外發生的新鮮快樂事。
[良妃娘娘本無病,是被八貝勒連累了……]
介紹良妃生平與近況的同時,烏拉那拉氏的心聲也緩緩傳入武曌耳中,補全她作為雍親王嫡福晉不能說出口的內容。
原來,良妃所生的八阿哥胤禩雖然人品優秀深受愛戴,以德妃的妹夫阿靈阿、孝懿皇後的堂兄鄂倫岱、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為首的朝廷重臣們一致認為八阿哥胤禩比元後嫡出的二阿哥胤礽更適合儲君之位,康熙皇帝卻從未考慮立八阿哥胤禩為儲君,反倒是胤禩因為眾人的擁護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廢太子,命眾臣議立太子,滿朝大臣不分滿漢文武兩次集體擁立胤禩為儲君,胤禩也由於眾人的擁護,認為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公開與眾臣們眉來眼去。
不喜胤禩的康熙皇帝頓時被觸怒。
不甘心被兒子和臣子挾持的他力排眾議將已經被廢的前太子胤礽重新立為太子,駁了眾臣們擁立胤禩為儲君的建議,更遷怒良妃,當眾斥責她是卑賤人,生的兒子不配做太子。
良妃多年來一直被皇帝冷落,將優秀出眾的兒子胤禩當做人生唯一的希望,如今皇帝公開表示不立胤禩是因為胤禩的母親也就是自己出身低微,可謂痛不欲生,從此心灰意冷,鬱鬱寡歡,不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