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月經周期有哪些規律?
女性自14歲左右開始月經來潮,50歲左右絕經,育齡婦女生殖呈現出特征性的周期變化,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周期性的陰道出血——月經。成年婦女月經周期平均為28天。每次持續3~5日。子宮內膜在月經周期中有著3期的變化。
增殖期:相當於月經周期第4~14日。此期的早期內膜出血剛停止,幾天後,腺管上皮增生,接著內膜迅速增生,腺體增大,之後卵巢開始排卵。
分泌期:相當於月經周期的第15~28日。此時內膜在增殖期基礎上進一步增厚、彎曲,腺細胞也增大,內膜呈高度的分泌活動。
月經期:相當於月經周期的第1~4日,在內膜下有許多小血腫形成,使內膜上2/3和下1/3完全脫離,剝離的內膜分散脫落與血流相混而流出。之後殘存的內膜組織又開始修複或增生,下一個新的周期又將開始了。
痛經有何症狀?
痛經是青春期至絕經期婦女的一種症狀,多見於20~25歲以下的未婚女性。一般在初潮1~2年後出現,約半數青年女性在經期有症狀,僅有10%為此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原發性痛經無器質性病變,但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內分泌因素(子宮內膜分泌前列腺素,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子宮位置過度屈曲、子宮頸管狹窄、經血流通不暢有關,另外,精神緊張、憂鬱、恐懼等因素可使痛閾降低,條件反射也會造成痛經。
疼痛時首先出現下腹陣發性絞痛,可放射至上腹、會陰、肛門或大腿部。疼痛多在經前1~2日(未婚少女較多)或來潮後第1天開始,經期中漸輕或消失。
腹痛持續0.5~2小時,後轉為陣發性中度疼痛,一般在12~24小時後消失,但也有持續2~3天者。並伴隨腰酸、發墜、頭痛、頭暈、乳脹、尿頻、便秘、腹瀉、失眠及易激動等,嚴重者可有麵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甚至會發生暈厥。
您要學會對痛經的病情評估:
您每個月都有上述症狀嗎?
有或沒有,對無症狀者可不用藥。
下腹部疼痛或發墜、腰酸嗎?
有或沒有,對疼痛劇烈者可服鎮痛藥。
疼痛是在月經前、經期中或月經後?
月經前1日疼痛多見未婚少女。
您的精神緊張嗎?或者憂鬱、恐懼嗎?
可能或沒有,對有精神因素者建議口服穀維素或地西泮等鎮靜藥。
痛經時怎麼辦?
痛經時為止痛可選抗炎鎮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百服寧、泰諾),一次300~500mg,一日3~4次;阿司匹林片或咀嚼片1000mg,一日3~4次;布洛芬片,一次200mg,一日3~4次,於行經第1天服藥。嚴重的疼痛者可選用可待因、氨酚待因片。但鎮痛藥連續服用不宜超過5日。
為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而減輕疼痛程度者可選服維生素B6,一次200mg,一日3次,可促使鎂離子進入子宮肌細胞,減少疼痛。或口服顛茄片,一次8mg,一日3次。鈣通道阻滯劑尼非地平,可抑製子宮收縮而鎮痛,一日20~40mg。
對精神緊張而使疼痛加劇者可口服穀維素,一次10mg,一日3次。
內分泌治療的方法是於月經周期第2日開始,一日肌內注射黃體酮20mg,連續5次。此外,口服避孕藥也可抑製排卵,從而達到鎮痛的目的。
痛經可選哪些中成藥?
傳統醫學把痛經根據表現分為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等常見證型,分別選用中成藥。
氣滯血瘀型:患者經前期小腹脹痛,不願按壓,或伴有乳脅脹痛,經量少而不暢、色紫黑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四肢欠溫,大便不實。
可選用元胡止痛片,能理氣活血、止痛。口服一次4~6片(粒),一日3次。
婦科得生丸能解鬱調經,用於肝氣不舒、胸滿脅痛的經期不準、行經腹痛,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或選益母草膏,能活血調經,用於痛經、月經量少。口服成人一次10g,一日1~2次。
其他還可用婦女痛經丸、痛經寶顆粒、複方益母草口服液、痛經口服液等。
寒濕凝滯型:患者經期小腹冷痛,得熱則舒,經量少、色紫暗、有血塊,伴有四肢冷、小便清長等症。可服用痛經丸,能活血散寒,溫經止痛,用於寒凝血滯、經來腹痛。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於臨經時服用。或服用艾附暖宮丸、田七痛經膠囊、少腹逐瘀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氣血虧虛型:患者經期或經後隱痛,喜按壓,經行量少、質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軟、頭暈眼花、心悸氣短等,可選用當歸丸、養榮百草丸、婦康寧片、婦女養血丸、參茸白鳳丸、八珍鹿胎膏、八寶坤順丸、養血調經膏、溫經養血合劑。
但對月經周期不準或希望懷孕的婦女不宜在月經來潮前口服中成藥。民間常采用生薑紅糖水或紅棗山楂水煎服;或取用暖水袋熱敷。痛經劇烈者應臥床休息;經期忌食生冷瓜果及刺激性食品,注意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真菌性陰道炎是個什麼病?
真菌(黴菌)有別於細菌,其個頭較大,細胞壁肥厚。在健康人的口腔、陰道和消化道等處都可以寄存和生長。一旦人體的抵抗力降低或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真菌便在陰道內繁殖而引起真菌性陰道炎。最常見的菌株為白色念珠菌,導致感染的途徑有3條:
自身感染,由於糞便的汙染,使腸道寄生的念珠菌傳播到外陰,繼而進入內陰,嬰兒及未婚少女多由此途徑傳播。
使用被汙染的衛生巾、浴盆、浴巾、月經帶和內褲。
通過性接觸或性交而直接感染。
誘發真菌性陰道炎的因素有4個:①陰道內的酸堿環境改變和酸度降低,失去平衡。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使體內正常菌群失去平衡,使對藥物敏感的細菌(包括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死亡,不敏感的真菌大量繁殖,誘發二重感染(腸道、腔道、陰道、口腔或全身)。③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和免疫抑製劑,使人體對真菌的免疫力降低,招致黏膜、皮膚真菌病。④長期口服避孕藥。
從哪些症狀判斷得了真菌性陰道炎?
真菌性陰道炎在老年糖尿病者中最易發生,症狀可見外陰瘙癢,坐臥不寧,白帶多臭,小陰唇腫脹有燒灼感,排尿疼痛。如檢查可見外陰有搔抓的痕跡,大、小陰唇腫脹。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黏稠如奶酪樣或伴豆腐渣樣小塊,陰道壁充血及水腫。病程較長者外陰部被白帶汙染,常有劇烈瘙癢和灼熱感。
您有長期使用過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避孕藥進行治療的經曆?
有。
有外陰瘙癢感嗎?
有,外陰濕疹化,陰唇腫脹而刺癢,如檢查有搔抓痕跡。
白帶量多否?
多並有臭味,黏稠呈奶酪或豆腐渣樣或白色片,從陰道排出。
陰唇是否腫脹並有燒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