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多由急性咽炎反複發作,過度使用聲帶或吸煙等刺激所致;全身慢性病如貧血、便秘、下呼吸道炎、心血管病也均可繼發。常見咽喉不適、幹燥、發癢、疼痛或異物感,總想不斷地清嗓子;有時晨起後會吐出微量的稀痰,伴有聲音嘶啞,往往說一會兒話便能清晰,可有刺激性咳嗽、聲音嘶啞、咽部黏膜充血、懸雍垂輕度水腫,咽後壁淋巴濾泡較粗和較紅,但不發熱。其病程長,症狀常反複,不易治愈。
有咽炎可含服哪些含片?
就解剖學而言,咽喉部沒有覆蓋和纖毛,直接暴露,便於在直視下用藥,給藥方法可采用塗敷、噴霧、含服或含漱等。
咽炎的治療首要是抗炎,可服用對咽喉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藥;局部可含服有消毒防腐作用的含片,如溶菌酶能液化細菌胞壁,從而殺死細菌,並加快組織恢複,適用於慢性咽炎,口含一次20mg,1~2小時1次。
地喹氯銨(利林、克菌定)和複方地喹氯銨含片(得益),能改變細菌胞壁的通透性,使細菌變性,減輕口咽部炎症。適用於急性咽炎,含服一次0.25mg,每2~3小時1次。
西地碘含片(華素片)可鹵化細菌蛋白,殺菌力強,可用於慢性咽炎,含服一次1.5~3mg,一日3~6次。
對發熱較重者可服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對伴感冒症狀者可選服桑菊感冒片、板藍根衝劑、雙黃連口服液或雙花口服液等。
急性咽炎常因腫脹或喉頭水腫而致呼吸困難,可頓服地塞米鬆15mg(肌內注射10mg)和抗生素,或采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溶液氣霧吸入,一日1~2次。
為及時清除口內潛伏的致病菌,可含漱0.5%甲硝唑、0.1%氯己定(洗必泰)含漱劑,一日4~6次。
治療咽炎如何選用中成藥?
祖國傳統醫學將咽炎稱為“喉痹”,病證分為兩種,其一由感受寒熱之邪或肺胃有熱而致,臨床表現為聲音不易發出,甚至嘶啞、咽喉腫脹、疼痛、幹燥、有灼熱感覺,咽東西不暢,伴有口幹、舌燥、大便幹結且難以排出。
其二由髒腑虛弱(肺陰、腎陰不足,肺脾兩虛)而致,表現為聲音嘶啞時間較長,體虛乏力,咽喉部微痛,感覺熱或咽喉發癢,並伴有乏力、手足熱、口幹等症。
對感受寒熱之邪或肺胃有熱而致的咽炎可服用穿心蓮片、金蓮花衝劑、清咽丸、利咽解毒顆粒,含服複方草珊瑚含片、複方瓜子金含片、金果含片、含化上清片,外用以冰硼咽喉散、喉康散、青黛散、西瓜霜噴布。
對髒腑虛弱而致咽喉病可選用鐵笛丸、複方青果衝劑、藏青果衝劑、玄麥甘桔含片或膠囊等。
治療慢性咽炎可用哪些中成藥?
慢性咽炎,傳統醫學稱為“慢喉痹”,根據表現分為肺陰虛、腎陰虛兩型,可辨證選用中成藥。
肺陰虛型:患者表現有咽喉幹燥、咽癢、咳嗽、發聲不揚、講話乏力,時有“吭”“咯”動作,可選用養陰清肺膏,能養陰清肺、清肺利咽,用於咽喉幹燥、疼痛、幹咳少痰。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或鐵笛丸,其能潤肺利咽、生津止渴,用於咽幹口燥、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口服或含化一次2丸,一日2次。
腎陰虛型:患者咽部微痛、灼熱、頭暈、眼花、心煩、失眠、五心煩熱、盜汗、腰膝酸軟,可選用六味地黃丸,能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虛的慢性咽炎患者。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4次。其他劑型有小蜜丸、濃縮丸、水丸、軟膠囊等。或服用清咽丸,能清熱利咽,用於聲啞失音。口服或含化,一次2丸,一日2~3次。
患急性咽炎時怎麼辦?
對急性咽炎者可吸入複方安息香酊、1%樟腦薄荷醑蒸氣。喉內有明顯瘙癢或咳嗽時,可噴入1%丁卡因溶液;喉內水腫有吸氣困難者,可噴入1%麻黃堿液或地塞米鬆-麻黃堿溶液。對咳嗽劇烈者可給予鎮咳劑或祛痰劑;煩躁不安者,給予異丙嗪(非那根)25mg或地西泮(安定)10mg口服。
對嚴重病例並有發熱者,應用抗生素(紅黴素、頭孢菌素),同時頓服地塞米鬆(氟美鬆)5mg,以後一次0.75mg,一日2次,連續3日。呼吸困難時,給予氧氣吸入。
患急性扁桃體炎時怎麼辦?
咽喉兩側,在舌頭的左右各有一個“肉疙瘩”,即是扁桃體。
急性扁桃體炎是齶扁桃體的炎症,往往同時又有不同程度及範圍的急性咽炎,十分常見。根據病情分為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和化膿性扁桃體炎,致病菌是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常見為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慢性扁桃體炎多由急性扁桃體炎反複發作或因隱窩引流不暢,窩內細菌、病毒感染所致,患急性傳染病(猩紅熱、麻疹、流感、白喉等)後可引起慢性病變,鼻腔及鼻竇感染也能並發。發生變態反應時,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心髒病、腎炎等也能誘發。發病多在春秋季,當身體受涼、疲勞、抵抗力下降時,可反複發作,兒童和青壯年的發病率較高。
急性扁桃體炎:起病急劇,有畏寒、發熱、頭痛、咽痛,甚至吞咽困難,有時出現反射性耳痛;扁桃體紅腫,有黃白色點狀滲出物,或融合成苔膜;齶弓、咽黏膜、軟齶和懸雍垂充血,有時出現水腫。咽後壁淋巴濾泡也充血腫脹,可有小白點,下頜角後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血白細胞計數增多。
慢性扁桃體炎:有急性扁桃體炎反複發作史,咽部不適、輕度梗阻感或異物感;扁桃體肥大或縮小,表麵不平,在舌齶弓上用壓舌板擠壓扁桃體,可有膿性分泌物自陷窩口溢出,下頜角後下淋巴結腫大。
急性期宜適當休息,多飲水,同時選用0.1%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或複方硼砂溶液(杜貝液)漱口,一日4次;同時肌內注射青黴素、慶大黴素,或選服紅黴素、頭孢菌素或四環素;對高熱者可服解熱鎮痛藥。
中醫治療宜疏風、清熱、解毒,對咽部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藥有鐵笛丸、藏青果和複方藏青果衝劑、清咽丸、利咽解毒衝劑、雙黃連口服液、穿心蓮和金銀花片。
為什麼會有鼻黏膜充血和鼻塞?
首要原因是感冒;其次為鼻部細菌感染。感冒後病毒進入鼻黏膜細胞,細胞會釋放出引起發炎的物質,黏膜腫脹,產生過多的黏液,有一部分流出,這就是流鼻涕。在鼻塞的同時嗅覺減退,鼻中的神經覺察到腫脹,大腦便作出反應,命令有關肌肉動作,病人便會打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