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適宜地選藥——皮膚科疾病(三)(1 / 3)

足癬分為幾種類型?

依據致病真菌的種類和患者體質、表現的區別,足常分為5種類型:

間擦型:常發生在第3、4趾間,也可波及全趾,指(趾)間皮膚浸軟、脫皮、部分趾間皮膚皸裂,有時有紅色的糜爛麵,有臭味,夏重冬輕。

水皰型:常發生在足蹠、足緣部,常有水皰成群或散在分布,局部皮膚潮紅,有時繼發細菌感染,水皰變為膿皰,以夏季多見。

鱗屑型:常發生在足蹠部,損害以鱗屑為主,伴有稀疏而幹燥的小水皰,局部有紅斑、丘疹,四季皆可發生,以夏季多見或加重。

角化型:常發生在足跟、足蹠、足旁部,皮膚幹燥粗厚、角化過度,皮膚紋理增寬,易發生皸裂,四季皆可發生,以冬季多見或加重。

體癬型:常發生在手、足背部,損害以典型的弧狀或環狀的體癬改變,常並發體癬,以夏季多見或加重。

上述間擦型、水皰型、鱗屑型、角化型等足癬,往往幾型同時存在,僅以某型較為顯著。自覺瘙癢,抓破後常繼發感染。

足癬如何治療?

水皰型腳癬:可外搽複方苯甲酸酊、十一烯酸軟膏,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咪康唑霜劑,外用塗擦,一日1~2次,連續2~4周。

間擦型、糜爛型腳癬:應盡量保持幹燥,注意保護創麵,避免水洗或使用肥皂,不要搔抓,可先用0.1%利瓦諾(雷佛奴爾)液或3%硼酸液浸泡後塗敷含有5%水楊酸或5%~10%硫黃的粉劑,無明顯糜爛時,可應用足癬粉、足光粉、枯礬粉,或局部塗敷複方水楊酸酊或複方土槿皮酊,一日3~4次,連續15日,在滲出不明顯時,可用10%水楊酸軟膏按常規包紮,每2日換藥1次,連續3~4次。

鱗屑型和角化型足癬:可用複方苯甲酸軟膏、3%克黴唑軟膏、2%咪康唑霜劑、10%水楊酸軟膏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外用塗擦,一日1~2次,連續2~4周,或應用包紮治療,每2日換藥1次,連續3~4次。角化皸裂型足癬推薦口服抗真菌藥治療,但依曲康唑、特比萘芬對水皰型足癬不如外用藥效果好;對糜爛型足癬不宜提倡。

另對單純外用藥效果不好的足癬者,可口服抗真菌藥,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伊曲康唑一日0.2~0.4g,連續1周,若為角化型足癬,可延至2周;特比萘芬一日0.25g,連服1周;氟康唑0.15g,一周1次,連服 3~4次。

有細菌感染而化膿的足癬:推薦應用抗生素(紅黴素、左氧氟沙星)控製感染後再治療足癬。

手癬在治療上與足癬一樣嗎?

手癬又稱掌風,為發生在手掌、手指外的光滑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多繼發於足癬。手癬與足癬相同,依致病真菌種類和患者體質及表現,也分為5種類型(間擦型、水皰型、鱗屑型、角化型和體癬型),往往幾型同時存在,僅以某個類型比較顯著。

手癬的用藥與足癬相同,可選用複方苯甲酸搽劑、3%克黴唑乳膏、2%咪康唑霜劑、5%水楊酸酒精或複方苯甲酸軟膏、複方十一烯酸軟膏塗敷,一日1~2次。或1%特比萘芬霜外用塗擦,一日1~2次,連續2~4周。

治療手癬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藥物封包,睡前選用10%水楊酸軟膏、複方苯甲酸軟膏、20%尿素乳膏(可任選其一)塗敷於手上,按摩5分鍾,用塑料薄膜和3層紗布包好,每1~2日換藥一次,連續1~2周。

甲癬如何被誘發?

甲癬又稱“灰指甲”,是由真菌侵犯指(趾)甲板而致的病變。發病率為3%~6%,病程較長,以成年人多見,好發年齡在25歲以上。

甲癬有原發性和繼發性,患有頭癬、手足癬的人,當用手搔抓頭發或接觸病癬時,真菌趁機侵入甲板。

外傷和倒刺也是誘發甲癬的重要因素,約半數患者有外傷史。

甲溝炎也可導致甲癬,由於指(趾)甲緣剪得過短或過深,使甲溝皺襞浸軟、多汗,易與甲床分離,容易繼發真菌感染而罹患甲癬。

與足癬一樣,婦女在妊娠期由於內分泌失調,使抵抗真菌的能力下降,指(趾)甲營養不良,使真菌大量繁殖,也易引起指(趾)甲感染。

甲癬常由指(趾)甲遊離緣或側緣向甲根發展,病甲逐漸失去光澤,變為暗淡、混濁,呈灰白色或棕色,且漸變厚、變脆、高低不平或呈畸形,由於脆裂而易折斷,或角質層逐漸鬆軟成粉末狀,指甲邊緣不平,有殘缺如蟲咬狀,嚴重時部分甲板與甲床分離,影響美觀和衛生。

甲癬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甲癬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口服藥、藥液浸泡或封包治療,但前兩項不宜作為首選。因為手術治療的創麵大,易引發感染;服藥的時間長、劑量大,同時甲板較肥厚,藥物不易透過甲板以達到有效的濃度,有些藥品還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局部治療:較為適用的方法一是浸泡法,將增厚的病甲削薄,甲板外周先塗凡士林保護甲溝,然後塗搽30%冰醋酸溶液或10%醋酸溶液,每日浸泡1次,連續3~6個月;或用10%水楊酸軟膏、20%~40%尿素乳膏塗敷,一日1~2次,使甲板軟化後用刀片使病甲剝離,再塗複方苯甲酸軟膏或2%碘酊。

最好的方法是藥物封包法,選用10%水楊酸軟膏、複方苯甲酸軟膏、20%~40%尿素乳膏(三者選其一)塗布在病甲上,每隔1~2日1次,連續1~2周,周圍皮膚用膠布保護好,病甲用塑料薄膜和紗布包3層,待甲板軟化後用0.0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用刀片削使病甲剝離後,再塗複方苯甲酸軟膏或2%碘酊,直至新的甲板長出。

全身治療:對甲癬炎症顯著、外用藥療效不佳者,可服用處方藥。首選灰黃黴素一次0.25~0.3g,一日2次,指甲癬連續2~3個月,趾甲癬連續6~10個月,餐後服用。

次選依曲康唑(斯皮仁諾),適用於手足癬角化型伴多個甲癬者,指甲癬一次200mg,一日2次,連續1周,停用3周,第5周開始按一次200mg,一日2次,再連續1周。

趾甲癬一次200mg,一日2次,連續1周,停用7周,第9周開始按一次200mg,一日2次,再連續1周。治愈率指甲癬者高於趾甲癬者。

另對輕度甲癬者,以中藥荊芥15g、防風30g、土槿皮30g、地骨皮10g、透骨草10g,陳醋500~1000ml浸泡,取液後加溫泡手每日1~2小時,於泡手後塗敷複方苯甲酸軟膏。

酒渣鼻有哪些表現?

酒渣鼻俗稱“紅鼻子”,在醫學上亦稱玫瑰痤瘡,是發生在顏麵中部的慢性炎性皮膚病。常見於成年人,以35~50歲男性多發且病情嚴重。

酒渣鼻的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認為是由毛細血管擴張所致,造成擴張的原因首推胃腸功能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此外,神經因素、過食辛辣食品、嗜酒、冷熱刺激、皮脂溢出也使鼻部血管的舒縮神經失調。近年也有專家提出酒渣鼻的發病與蟎、毛囊蟲感染有關,並在病灶處檢出有毛囊蠕形蟎蟲的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