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尾聲(1 / 1)

隆慶二年張居正的恩師、首輔徐階的下野,在張居正的官場生涯中,是具有標誌性的事件。從此,他真正進入了大明政權的核心舞台,開始了在上麵長袖善舞、呼風喚雨的表演。

這個時候的內閣,隻有李春芳、陳以勤、張居正三個人。張居正雖然位列最後,但是實際上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在徐階下野剛剛一個月的時候,他就發表了相當於施政綱領的《陳六事疏》,要求“省議論、振綱紀、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 引起很大反響。這期間,他還為三十年前被遼王謔酒致死的祖父報仇——查處並廢黜了遼王。同時,張居正委派主張打擊豪強、清查田畝、抑製土地兼並的海瑞出任應天巡撫,也引發了軒然大波。

然而,隨著資曆非同尋常、相當強勢的人物趙貞吉被提拔到內閣,情況發生了變化。張居正經過反複權衡,使出了連環計——將高拱抬出來,並推到第一線,用以壓製趙貞吉,俟機接代李春芳首相的權位,為高張攜手執政鋪平了道路。隨後隆慶皇帝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召高拱任內閣次輔兼吏部尚書。從此高張二人攜手,開啟了為時十多年的隆(慶)萬(曆)新政之局。

與此同時,內閣裏的激烈爭鬥,片刻也未止息。隆慶三年底,在趙貞吉進入內閣三個月之後,高拱複出。內閣變成了李春芳、高拱、陳以勤、趙貞吉、張居正、殷世儋六人內閣。六人內閣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上演了一幕幕被有些史學家稱為“混鬥”的活劇,趙貞吉、李春芳、陳以勤、殷世儋先後鞠躬下台。

然而,張居正並不安於和高拱的“雙人舞”,他和太監馮保聯合,趁隆慶皇帝駕崩的機會,一舉驅逐了高拱。這個時候,萬曆皇帝年幼,張居正以首輔兼唯一一個顧命大臣的身份執掌政柄。至此,張居正終於登上了權力的巔峰,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首輔生涯,並最終以顯赫的政績彪柄史冊,被稱為“救時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