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時會抱怨問題太難,運氣不好,周圍人能力太差……那些對自己有利的理由,卻是人際關係的障礙。
自私任性之人的歸因
一個科的業績很差的話,科長就會召集部下,訓斥大家不努力,還埋怨部下把自己搞得心情很糟糕。不過若是業績很好的話,科長就心情舒暢,認為這多虧了自己的策劃能力和指導,居功自傲。
人有這樣的傾向:成功時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內部性要因,失敗時則歸因於問題困難運氣不好等外部性要因。這樣做雖很自私,但將成功歸於自己,失敗歸於他人,有利於提高自尊心。這種歸因傾向被稱為抬高自己的歸因偏倚。這的確會對自己有利,但會給周圍人添麻煩,給人一種自私任性的印象。這樣就會給人際關係製造障礙。因此,重視人際關係時,不要產生這種偏倚。
與追求利潤的企業不同,學校以育人為目的。教師的抬高自己的歸因偏倚,可推測是:學生成績提高時,認為源於自己的教學方法好;成績下降時,為自我防衛而歸因於學生理解能力差。但教師在學生成績提高時說“因為學生很用功”,下降時會反省“可能是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被認為是教師麵對教育應有的表現。另外,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上考慮,這種表現也是一種令周圍人認為自己是好教師的自我展示。
在重視人際關係的中國,多會產生“成功托運氣之福,失敗因自己努力不足”的貶低自己的歸因偏倚。在企業裏也是一樣,本科的業績上升時,科長有歸於“多虧了大家的努力”等外部性要因的傾向。但這也是給人“好科長”印象的自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