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稿,在2004年春天就編好了,交給一家出版社,但後來沒有出版。我則投入其他領域的研究,沒管這部書稿。電腦更換了好幾次,電腦內容反複複製、轉存,也從來沒有在意這部書稿。
2010年,我加入天則經濟所。今年,天則所為慶祝成立20周年而出版叢書。我想到這部書稿,將其翻出來,倒也頗為合適。基本保留原書稿,包括2004年所寫的後記如下。
需要說明的是,書中各篇引用了一些文獻,但時間久遠,也一時難以全部找到確切的出處,能夠找到的就予以補充,不能找到的,也就不再補充,敬希讀者諒解。好在這是一本“輕學術”之作,旨在與讀者一起體認哈耶克這個人,不合嚴格的學術規範,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閱讀哈耶克,是我治學的入門路徑。
80年代讀大學的時候,是否接觸過哈耶克,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90年代初期,則仔細地讀過《通往奴役之路》。到1999年以後,對政治理論興趣大增,係統閱讀了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致命的自負》、《法、立法與自由》,從此,就成了一位鐵杆的“哈耶克主義者”(Hayekian)。
順著哈耶克的學術路徑,2001年開始,接觸到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撰寫了一些經濟學方麵的習作,彙集為《為什麼是市場》一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從2002年開始,與幾位朋友一起,學習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哲學與政治理論。從2003年開始,仍然是沿著哈耶克的路向,學習普通法傳統的理論與司法製度。
除此之外,近幾年所翻譯的東西,也大多與哈耶克有直接、間接的關係。第一本譯著就是我自己在學習哈耶克的過程中隨手翻譯的一些文章的結集,即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初出版的《哈耶克與古典自由主義》一書;同時出版的《財產、法律與政府——巴斯夏政治經濟學文萃》則有哈耶克所寫的序言。當時吉林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我翻譯的《資本主義與曆史學家》,這是哈耶克編輯的一本書。後來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布魯諾 萊奧尼的《自由與法律》,我是經由哈耶克才知道的,並且其理路與晚年哈耶克完全相同。本來我也主持翻譯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譯叢》7本,其中包括哈耶克的兩本,已經翻譯完成。不過,由於出版社方麵的原因,遲遲無法出版。
當然,我之所以為報刊寫作本書所收錄的有關哈耶克的文章,則與2003年出版譯著《哈耶克傳》有關。同時寫作的不少文章,因為我關注的是哈耶克,因此也都是圍繞著哈耶克來寫作的,談論他的知識前輩們、他的思想同道們以及他所批評的知識對手們。
收入本書的絕大多數文章已在報刊上發表過。因話語的對象是普通讀者,因而力求通俗,但我也努力保持思想的連貫性,不因為通俗而丟失思考的邏輯。
當初發表時,文章大多經過刪節,這裏收錄的則是我自己保留在電腦中的原文,因此,與報刊的文字不完全一致。
我自己的思考在不斷變化中,因此,回頭再看這些文章,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但既然是自己曾經的所思所想,能夠有機會集中起來,也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如果這些淺薄的思考竟然能夠引起一部分讀者對哈耶克理論的興趣、對清算歐陸性和重新解讀中國古典的興趣,那簡直就是意外的驚喜了。
整理這些文章的時候,我也在心裏默默地感謝我的妻子,是她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悉心照顧孩子,處理幾乎全部家務,使我有時間讀書、寫作。
我也感謝範亞峰博士、劉海波博士,他們與我堅持不懈的定期討論,給了我很多思考的靈感。
2004年4月26日於京城月壇北街
2013年4月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