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死寶妃高宗傷往事 遊離宮嘉王窺秘像(2 / 3)

此番皇帝帶了春阿紀和蔣氏到熱河打圍獵,臣下許多武將各逞英雄,追飛逐走,一連打了十天,捉獲了許多野獸。回 到行宮裏,又大排筵宴,召集了許多蒙古王公在別殿中賜酒賜肉。

那王公把眷屬一齊帶進宮裏。皇帝見裏麵有幾個長得英挺撫媚的,留下了充做官娥。內中有一位哈刺沁親王的女兒,還有一位塔固牛錄的妹妹,都是長得俊眉秀眼,顧盼動人;乾隆帝封她做妃子。如今有了新歡,便忘了舊恨。那兩個妃子都是信奉喇嘛的;乾隆帝便在行宮裏造起高大的喇嘛廟來,和北京的雍和宮相似,裏麵養著許多喇嘛和尚。皇帝常常帶著兩個妃子進廟去禮佛,那喇嘛知道皇帝的性格,也在廟裏塑起歡喜佛來,比北京的還要塑得精巧。

那歡喜佛共分三種,供奉在三座秘殿裏。第一座殿,都是精銅鑄成的佛像,外麵鍍著金葉。那佛像有男佛女佛,每一對都是相對著,或坐、或立、或臥,奇形怪狀,蕩人心魄。殿裏還一座小閣,羅帳繡幃,牙床寶座,望去暗吞吞的。四麵用雕欄圍住;裏麵塑著兩尊佛像,一個是男身的,貂帽東珠,辮發袍褂,坐在寶座上,好似滿清帝王的佛像,垂下眼皮,看著腳下一個女身的佛像。那女佛斜靠著身體,睡在地毯上,抬起眼望著那男像:星眼斜溜,朱唇含笑,露出十分的春意。這小閣上隻有皇帝和妃嬪可以進去。第二座殿,是滿掛著畫像。第三殿,滿掛著繡像。當時有一個郎世寧是好畫手,她畫了十六幅,懸掛在第二座殿裏。畫上的男子,都畫著皇帝的麵貌,那女子畫得卻個個是美人兒。皇帝看了,心中十分歡喜。又有一個漢畫工,也畫了十六幅,畫上的女子,卻都是畫著某妃的麵貌;那男子的麵貌個個不同。乾隆帝看了大怒,立刻傳諭把那漢畫工捉來正法。

獨有那喇嘛作畫十分奇怪:他先靜悄悄地去盤腿坐在床上,閉目靜氣,坐在第七天上,他床對麵的白牆壁上,忽然慢慢地露出影子來了。那影子越露越濃,竟成了一幅極好的畫兒,再叫畫工進屋子去,依著牆上的格局畫下來。畫上的相貌,也有極醜的,也有極美的;但總是縱橫顛倒,十分動人的。那繡像,都是蒙古男人繡的,也繡得十分出神。乾隆帝帶著幾個喜歡的妃嬪,天天在秘殿裏遊玩調戲,玩厭了,又在各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玩。行宮有三十六景,乾隆帝還嫌狹小,傳諭下去,又添造二十六景,依舊交給和珅承辦。那和珅打樣采料,日夜趕造。看看已到殘冬,太後幾次傳旨出來,喚皇帝回 宮去。

這時已在十二月裏,乾隆帝也無可延挨了,隻得擺駕回 京去。

臨走的時候,吩咐和珅趕快建造。

到了第二年二月底,聖駕又幸熱河。乾隆帝此番出來,把一個幼女和孝固倫公主和十五王子顒琰帶在身邊。和珅見了這兩位皇子皇女,又出奇地巴結他們,常常買些新奇的玩意兒孝敬公主,又陪著十五王子到關外各處去打獵玩耍。

這時新造的二十六景又已完工了,和珅知道皇上歡喜江南風景的,又在這窮荒寒冷的地方裝點出許多明媚豔麗的風景來。宮中有一座磬錘山,在半山岡上造著許多亭館,四周種著合抱不交的大鬆樹;一陣陣風聲,夾著樹葉擺動聲,像江心怒潮。屋子裏樹蔭四合,涼意侵入,是皇帝避暑的地方。正屋裏一方匾額,是皇上的禦筆,寫著“萬壑鬆濤”四字。東間沿山坡下去,彎彎曲曲如長蛇一般;山麓一叢雜樹隱著一座高樓,名叫“雲山勝地”。山下一汪湖水,湖麵平得好似鏡子一般,遠望湖對麵,環山如帶,塔宇高低,一一倒映入水。湖中有一洲,地與水平,一頭接著一條長堤,堤旁夾種著桃柳;洲上樓閣綿直,洞房曲折,名叫“煙雨墩”,是帝王藏嬌的地方。入晚燈火掩映,笙歌徹耳,望去好似海上仙山。洲盡頭一塔高聳,名叫“點鏊塔”。湖西麵粉垣一曲,花枝出牆,名叫“文園”:園中小池曲橋,幽館危閣,前後都有長廊連接,賞雨看雪,不必披氅擁蓋;一樹一石,都仿著河南景孝王的遺址,自然幽雅。

園東一閣,高跨牆外;閣下一河,荷田萬頃,每到夏時,皇帝憑欄賞荷,田田翠蓋,風動香來,迎麵一座峭壁,一縷瀑布倒瀉入湖,琤縱澎湃,好似白雨跳珠。湖岸一片平荒,花鹿鳴走。

乾隆帶著嬪妃,在這人間仙境裏消夏。每到午倦醒來,內監便送上一杯冰浸鹿乳,乾隆帝和妃嬪分嚐,並說道:“這便是西天極樂國了。”那邊峭壁絕頂,紅牆一折,老樹倒懸,便是碧霞無君廟;妃嬪進園來,先要廟中進香,才得菩薩保佑。乾隆帝有時在山上住夜,第二天絕早起來看東方日出。那梁詩正、紀曉嵐、和珅一班親信大臣,常得陪奉,山下一座大屋,上下九間,名“文津閣”,是分藏《四庫全書》的地方。閣前老樹槎枒,烏鴉成群;閣西平台一座,高與簷齊,四周叢桂成蔭,是皇帝中秋賞月的地方。宮中景色,四時不盡,乾隆帝住在裏麵,正好似身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