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曾表示:
我的成功一言以蔽之就是我的眼光好。
眼光的確是一個很獨特的東西,
有眼光的人,
可以在別人看不到機會和成功的地方發現成功的契機。
A、B兩個企業都想在某郊區投資房地產,並各派了專人前去調查那裏的情況。結果A企業的人在考察之後,向公司報告稱:“那裏人口稀少,房產業發展機會渺茫,房子建好了也沒有人來住。”而B企業的人在考察之後,向公司報告說,“該地雖然人口稀少,但那裏環境優雅,人們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一定會喜歡在那裏生活。”
後來果然不出B企業所料,隨著城市包圍農村,城裏人越來越向往農村生活,尤其是一些農家樂,辦得更是如火如荼。所以B企業的投資是明智的。
A企業之所以沒能在郊區取得利潤在於它的工作人員隻看到眼前事物的表象,卻看不到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而B企業的成功就在於它的員工高瞻遠矚,能夠從表象裏預見到未來。所以,就兩個企業發展的最後結果,與其說是B企業的員工優秀,不如說他們的目光更長遠。
有人說光知道展望未來,卻不知腳踏實地做眼前的事,那麼眼光再好也隻能過過眼癮。事實上,腳踏實地和目光長遠並不衝突,因為即使是目光長遠也是需要建立在腳踏實地的基礎上的,而腳踏實地的人也隻有目光長遠才可能更有發展前途。
1995年,聯想香港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作為上市公司,這對聯想集團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可是聯想集團的領導們沒有因此而氣餒,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將要啟動的內地市場,之後他們便開始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結果不到一年時間,聯想集團重獲新生。
試想如果聯想的領導們沒有看到中國內地這片廣闊且潛力巨大的市場,光在香港那樣一個空間、資源、市場有限的地方繼續打拚,那麼他們能夠這麼快地轉變這種危機局麵嗎?這很令人懷疑,所以說目光看到哪裏,我們的腳步才能走到哪裏,如果眼裏什麼都看不到,那麼前途就可能一片灰暗了。
沃爾瑪的創始人薩姆·沃爾頓出身貧寒,隻能靠四處打工籌措學費和生活費,因此他很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生活的艱辛讓薩姆學會了珍惜每一分錢,每當他需要生活用品或是學習用品時他都盡量去買便宜一些的,因為他幼小的心靈早早就明白了,當人拿著錢去購物時,每個人都想要買到相對便宜的東西,哪怕是多走一些路,多費一些周折。
正是因為薩姆很早就發現了低價的優勢,所以沃爾瑪在剛開始創業時就推出了平價策略。薩姆在第一家沃爾瑪店開業的時候,就打出了“天天低價,始終如一”的口號。而沃爾瑪的這種平價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為顧客提供“價格最低,品質超群”的商品;二是為顧客提供“超值的服務”。
正因為沃爾瑪這種“天天低價”的服務,很多顧客真如薩姆認為的那樣,不惜多費周折,也要避近就遠地選擇到沃爾瑪購物。
不僅如此,薩姆還認識到,越是經濟條件差一點的人群越喜歡低價,越希望用有限的錢,購買到更多的物品,所以薩姆總是選擇在經濟相對差一些的地區開設超級市場,並把發展的重點放在城市的外圍,然後再向外擴展。薩姆的這一策略可以說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從沃爾瑪的成功我們不難看出,如果薩姆·沃爾頓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沃爾瑪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擊敗眾多對手,取得成功。
成功從來都是最簡單的,隻是很多人經常將這些再簡單不過的東西忽略了,他們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所以即使他們占有成功的資源,自己也可能不知道。每一個想要成功的人都應該留意發生在身邊的事,這樣才能認識更多的問題,從而擁有長遠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