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1 / 1)

物理學上有這樣一組概念: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原理很簡單:

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的時候,

另一個物體也會對施力的物體回以相等的反作用力。

這個原理在為人處世上也同樣適用。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想得到什麼,就一定要先付出什麼”。

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

首先你就要尊重別人!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講學,引起了魯定公的注意,便邀請孔子到宮中講學。季府的總管陽虎也想借此機會拜訪孔子,可是每次孔子都借故不見他。後來,陽虎聽說孔子最講究禮尚往來,於是就在拜訪孔子時給孔子留下了一隻烤乳豬,但並沒有強求孔子要見他,後來孔子果然提著禮物來回訪他了。

約翰遜曾說:“禮貌像隻氣墊,裏麵可能什麼也沒有,但是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的確,很多時候禮貌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對人恭敬有禮一直是傳統美德。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學生宮敬叔奉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周朝天子。那時周朝的守藏史是老子。孔子是個謙虛好學的人,早就聽說老子的博學,想向他請教關於禮製方麵的問題。於是,孔子向魯昭公請求,希望自己能同學生一起去。魯昭公批準了。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就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老子當時正在屋裏寫《道德經》,聽說孔子前來求教,忙放下手中的刻刀,整理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裏走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定是老子,便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個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次向老子行師徒之禮,然後才坐下。孔子說:“我學識淺薄,不懂古代禮製,特來向老師請教。”孔子的恭敬讓老子對他更是刮目相看。於是,老子把自己所知道的禮製,一五一十地全部都告訴了孔子。

從這個古代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尊重與禮貌是相互的。如果孔子不是一個懂禮節的人,老子就不會向他講解禮製方麵的知識。

2009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往日本拜見了明仁天皇夫婦。第二天,一張照片出現在了各大媒體上。在這張照片上,我們發現,身材高大的奧巴馬在個子低矮的明仁天皇麵前幾乎顯得身材相當。因為奧巴馬幾近九十度地彎腰,使自己的背部高度比明仁天皇矮下去很多。再看他的眼神,他並沒有與天皇對視,而是眼光直視地麵。通過他的表情和姿態,稍微有一些社交禮儀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他是非常謙卑和恭敬的。毫無疑問,奧巴馬的這次訪問十分成功,因為他表現出的禮節讓他在日本受到了熱烈歡迎。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是渴望被重視、被讚同、被認可、被尊重的,這是人的本性。而要獲得這些,就必須對別人付出尊重、認可、讚同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