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過分內疚是心靈的蛛網,隻會束縛你前進的腳步(1 / 1)

心理學家說:

過分內疚是一種病。

這種病會鉗製人們的心理、

控製人們的情緒,

當人們的心理和情緒被掌控後,

人們就可能會喪失“自我”,

從而陷入內疚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內疚有兩種,一種是適度的,也就是健康的;一種是過度的,即病態的。健康的內疚是心靈的“報警器”,是人類良性情緒的內核,它會提醒人們照顧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調整人際關係,有利於個體適應社會生活;而病態的內疚則是心靈的“毒藥”,會使人長期生活在壓力、緊張和痛苦中,它就像影子一樣,籠罩在人們前進的路上。

一天,在一家商場裏,一個6歲的男孩吵鬧著要媽媽給他買玩具,他指著一個玩具猴說:“媽媽,我要那個玩具。”

“那個玩具有什麼好的,再說你已經有很多玩具了。”

“可我還想要啊!”男孩不肯放棄。

“你要是這樣什麼都要,就不是好孩子了,媽媽以後就不喜歡你了。”

“我就是要嘛!”男孩哭鬧起來。

“可是媽媽沒有錢啊,爸爸好久都沒有發工資了。”媽媽沒有再說男孩,而是想到了自己的婚姻,想到丈夫根本擔負不起一個家庭的重任,她越想越傷心,竟然流下了眼淚。

男孩看到媽媽哭了,一下子害怕了,自己反而不哭了。他走到媽媽麵前,用自己的衣服袖子幫媽媽擦了一下眼淚,非常懂事地說:“媽媽,我不要猴子玩具了,你不要哭,我以後長大了,給你錢買很多東西。”

媽媽為什麼會哭,男孩或許並不明白,我們敢肯定的是,他一定在內疚,他一定在認為是自己的行為讓媽媽難受了,因此他感到內疚,他不想因此而成為一個壞孩子,所以他放棄了自己的願望,轉而照顧媽媽的情緒,不再鬧著買玩具。

這是一種自然的、維持在適度的、健康層麵上的內疚。

可過分地內疚就會變成一種病態的自責。

從前有位年輕人,飽讀詩書,富有才情,很多女子迷戀他。一天,一個女子來敲他的門,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年輕人雖然也很喜歡她,卻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

於是年輕人拿出他所列出來的“擇偶清單”,逐一進行對照,發現那位女子並不“完全”符合他的要求,盡管自己很喜歡她,但無論如何不能改變自己對婚姻的“要求”,於是陷入了長期的矛盾和痛苦中。

直到有一天他想通了:我不能改變我的標準,但我能改變她呀。於是他興衝衝去找那位女子。

年輕人來到女子的家中,問女子的父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女子的父親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10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了!”

年輕人聽後,後悔不已,內疚不已。他決定懲罰自己,於是終日將自己和那些“學問書”關在屋子裏,每天不停地自責和懺悔。

臨終前,他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隻留下一句他所悟到的禪理:人生來是受戒的,而讓人痛苦的根源,一半是對於他人的苛求,一半是對於自己的懲罰!

故事中的年輕人用一生證明了人生的“死門”:苛人責己。很多時候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像他一樣,當我們對別人做出極度苛刻的要求時,自己反過來又會不斷地責備自己;當我們無情地傷害別人後,自己又會自虐式地懲罰自己。

所以說內疚就好比是心靈的蜘蛛網,它“網”住的不僅是我們的情緒,還有前進的腳步。它雖然可以幫助人們記住過去,同時它也阻礙了人們走向成功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