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創意成敗:成與敗都是一種收益(1)(1 / 3)

創意成功的經驗

成功的創意並不十分複雜,也不離奇古怪。這種創意總是把握了事物發展的某種規律,或者迎合了人們的某種心態。在實施的過程中,這種創意有具體的操作方案,並備有一定的應變方法。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有一個高效的實施班子,有一批敢冒風險、意誌堅定、作風踏實、善於處理各類關係的實幹家,其中還有一兩個卓越的指揮者。

某項創意的實施成功,不但包含著創意自身的巧妙,以及實施者的努力,也依賴於某種機緣的巧合,或者叫“運氣”。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就是這種道理。所以說,某種創意在此時此地成功了,並不意味著在彼時彼地也能夠成功。對於別人的成功創意,我們隻能“借鑒”,從中受到啟發,而不能照抄照搬,否則就必敗無疑。

有一段時間裏,美國玩具市場上,首屈一指的就是一種名叫“椰菜娃娃”的玩具。就是這個身長僅有40厘米的娃娃,使得許多人在聖誕節前後,冒著寒氣逼人的北風,在各家玩具店門前排起長隊,競相“領養”。為了買到這種娃娃,有人甘願排隊14個小時;有人不惜花費438英鎊乘飛機到倫敦去購買;連美國總統夫人也把這種娃娃作為聖誕禮物送給兒童。

掀起這場“椰菜娃娃”風潮的,是美國奧爾康公司的總裁,28歲的青年羅波爾。羅波爾小時候聽過一個童話,講的是小孩都是從菜地裏長出來的,於是他將自己設計的一種玩具娃娃,取名為“椰菜娃娃”。起初,這種玩具銷售量很小,購買者大多是玩具收藏家。至於後來波及半個世界的搶購風潮,則是由一係列別出心裁的創意所引發的。

原來,許多年以來,美國社會流行著一場“家庭危機”。年輕的一代強調自立,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且,隨著離婚率的增加,破碎的家庭越來越多,這種狀況一方麵給兒童的心靈造成了創傷,另一方麵也給離異的雙方造成了痛苦。特別是失去子女撫養權的那一方,精神上感到無比的失落和空虛。為了彌補這種由於年老或者離婚而造成的感情空白,奧爾康公司決定對“椰萊娃娃”進行重新定位和包裝,讓這種玩具成為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嬰兒。

羅波爾細心研究了歐美玩具市場的發展趨勢,發現玩具正在由“電子型”和“智力型”,轉向“感情型”和“溫柔型”。於是,在構思“椰菜娃娃”的時候,羅波爾打破了過去的玩具總是千人一麵的老規矩,而采用最新的電腦設計,使得“椰菜娃娃”千人千麵,各不重樣。有男娃娃,有女娃娃;有白皮膚、黑皮膚和黃皮膚;發型有辮子、蝴蝶型、直發、曲發、光頭等;發色則有金色、黑色、栗色等;容貌也千差萬別,細致到酒窩、雀斑的位置也各不相同;衣服則有短裙、長裙、襯褲、披風等差別;鞋子也是各式各樣。

總之,每一個人所“領養”的“椰菜娃娃”都不會與別人的娃娃完全相同。這種“獨有性”是吸引顧客的主要手段,也是“椰萊娃娃”能夠引起轟動的基本前提。

為了讓“椰萊娃娃”更加逼真,奧爾康公司煞費苦心。他們每製造一個娃娃,都要在娃娃身上附上出生證、姓名、腳印,屁股上還蓋著“接生人員”的印章。顧客不能說“購買”,而隻能說“領養”,並且在“領養”時需要莊嚴地簽署“領養證”,以確立“養子女”與“養父母”的關係。

結果,這種富有人情味的“領養”活動一舉成功,接著,羅波爾便采取全速推進的市場戰略。一方麵,奧爾康公司不惜重金在電視上廣泛宣傳,在每周六早上最受兒童歡迎的動畫片時間內,“椰菜娃娃”密集播映,以培養電視小觀眾們對這個娃娃的親密感情。另一方麵,總裁羅波爾親自出馬,周遊美國各大城市,在兒童博物館之類的公共場所,舉行“集體領養椰菜娃娃”的隆重儀式。每舉行一次這種儀式,都會在當地掀起一場“領養”的熱潮。在亞特蘭大市,有位婦女一共“領養”了100多個“椰菜娃娃”。為了應付潮水般的訂單,公司甚至租用波音747飛機,把各色布料運往香港,晝夜加工趕製,然後再空運回美國,以便趕上聖誕節之前的購物狂潮。

為了能夠長久地保持這股已經掀起來的“領養”熱潮,羅波爾繼續千方百計地了解顧客的心理需求,根據這些需求,他又作出了一係列的創意性決策。

首先,奧爾康公司在美國各地開設了“椰菜娃娃總醫院”,由本公司的職員裝扮成醫生和護土。當“椰萊娃娃”被“接生”下來之後,便放在搖籃裏等待別人“領養”,娃娃的全身穿戴與初生的嬰兒一模一樣。整個“醫院”內充滿著“椰菜娃娃”有生命的氣氛。好奇的人們川流不息地來到這些“醫院”,都想親眼看看“椰菜娃娃”的風采和“領養”的儀式。當一個娃娃被“領養”之後,奧爾康公司還建立起有關的檔案,每當這個“椰菜娃娃”過生日的時候,公司就給其“養父母”寄去一張精美的“生日賀卡”,進一步加深顧客與公司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