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黨項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參與鎮壓黃巢農民起義軍的軍事行動。唐朝以夏州為定難軍,以拓跋思恭為節度使,封爵夏國公,再賜李姓。從此黨項族便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曆經五代,黨項拓跋部利用藩鎮爭戰、朝代更替的機會,逐漸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到後周末年,已經形成一個以夏州為中心的地方割據勢力。
宋朝初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即附宋,並助兵對北漢作戰。宋朝亦對夏州李氏政權衽羈縻統治。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傳至李繼棒,發生了黨項貴族內部爭奪權位的鬥爭。太平興國七年,李繼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獻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宋封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留居京城,黨項族內部由此引起了急劇的分裂。繼捧弟李繼遷采納部下張浦的建策,率領貴族逃入夏州東北300裏的地斤澤,抗宋自立。
這些年來,李繼遷娶黨項八部諸首領女子為妻為妾,合縱聯橫,漸漸將黨項重歸於一統,勢力逐漸壯大,時常越過邊境來宋國打草穀。宋與遼的戰爭綿長日久,根本就無力西顧,以致於夏州雖然名義上是宋朝的領土,實則為一潘鎮勢力,隱有自立之意。
折橫無端的成了一名都頭,在這些普通士卒中,可謂是一步登天了。他笑容可掬的連忙謙遜,心裏都在不住的盤算著自己的逃跑大計。當了官了,逃跑的機會反而更小了。手下一百兄弟都盯著呢,折橫暗暗叫苦,一時間卻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既然升了官兒了,待遇自然不能與這些普通士卒們同日而語,哪裏還輪得到他這個“都頭”去幫忙?早有人搶著上前去爭相邀功了。折橫馬上就成了一個閑人。他受的傷雖然不重,卻已被兩名士兵抬上擔架去了。
一隊隊的夏兵井然有序的徐徐後撤著,待十萬兵馬安然通過窟野河,夏軍馬上便將那浮橋盡數毀去了,這才亡命狂奔起來,一直朝著夏州方向逃去。
求推薦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