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序章(1 / 2)

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學——有些事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曾幾何時,心理學這個起源於西方的學科,在中國成了新奇的玩意。因為新奇,有人覺得它很神,幾個問題就能窺探別人多年藏匿的秘密;有人覺得它很深,不是誰都能明白的;有人覺得它很假,就是一些所謂的專家瞎掰蒙人的;有的人覺得它很遠,隻有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它……

可其實,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而且由於它既有自然科學的特點而又有社會科學的特點,也被人稱為“中間學科”。

心理學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意即“靈魂之科學”。在希臘文中,“靈魂”也有呼吸的意思,所以古希臘人認為人的生命依靠呼吸,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就不在了。直到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才首次得以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心理學包括的範圍很廣,凡是與人有關的東西都包含在裏麵。因此,從人的身體功能、大腦機製、神經結構到人的記憶、思維、決策的製定、語言的發展,都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的技巧,工作壓力,心理機能衰退,大腦機製有病變或人際關係不良、這些也屬於心理學範疇。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心理學可以分為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決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愛情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商業心理學等等。

雖然當今時代對於心理學的應用越來越多了,但人們對與它的誤解也多了起來:

一、心理學家知道我在想什麼

很多人覺得心理學家就是揣摩別人的所思所想,比算命先生還神。可事實上,心理學家的工作隻是根據人的外顯行為和情緒表現等來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再高明的心理學家都不可能一眼看穿別人的內心。

二、催眠是心理學家的“招牌本領”

催眠術隻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方法之一,不是所有心理學家必然會的“招牌本領”。

三、心理學家的研究對象是變態的人

很多人不敢去心理谘詢室都是怕別人認為自己有精神病?朋友知道了會怎麼看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的看法:心理有問題的人就是變態。

這些人明顯是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混淆了。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心理失常的人,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普遍的人。

四、心理學就是解夢

曆來夢被當做透視內心世界的一扇天窗,再加上解夢是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很多人認為心理學就是解夢。可解夢隻是心理治療技術之一,僅僅是心理學森林中的一棵樹,並不能代表同於整片森林。

五、心理學就是心理谘詢

很多人將心理谘詢等同於心理學,這也是一種誤解。心理谘詢是心理學的一個應用分支。心理谘詢的對象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對夫婦、一個家庭或一個群體,而且麵向的都是存在某種心理困擾的正常人,並不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果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就要交給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來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