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很想再見一見如神仙般的王那啥侯爺。
可惜呀,天不遂人願。整整一晚,人家再沒來鍾原的夢裏傳授經驗。甚至連夢都沒做一個,這讓鍾原很有些悵然若失。
因此,早上醒來鍾原沒起床,隻是靜靜地躺在床上,盯著床上掛著的紗幔發呆。不一會兒,皇後也醒來了。看見鍾原在發呆,皇後一會兒捏捏鍾原的鼻子,一會兒用發稍撩撩鍾原的耳朵。她覺得很有趣兒,鍾原卻覺得煩很,一把給皇後摟住,不讓她再動。皇後羞了個大紅臉,輕聲說:“皇上,時候不早了,該起身上朝了。”鍾原不理她,繼續想自己的心事,“上啥朝?不夠煩的!正事兒有內閣呢,不用我費心,再睡會兒。”
沒想到皇後聽了反而來了勁,叨叨著說個不停。從三皇五帝說到太祖成祖,中心意思就是皇上要勤政,不能睡懶覺,要對祖宗江山社稷負責。
這世界上啥最恐怖最有殺傷力?原子彈?瞎說,我告訴你,嘮叨中的女人最恐怖,最有殺傷力!
鍾原再也睡不住了,跳起來,招呼宮女服侍著洗漱完,飛也似的逃離了慈寧宮。坐在回乾清宮的忽悠大轎子上,鍾原心想,是不是先發明膠布?把皇後的嘴給粘上!不然今後不用指望有安生日子過了!
回到乾清宮吃喝完不一會兒,嚴嵩就來了。這次真的是進宮來請鍾原上朝。鍾原堅決抵製,寧死不從!從桌子上當初讓許紳寫的一大摞請假條裏抽出一張,看了看,上麵寫著頭疼。鍾原很滿意:好,今天就頭疼了。遞給嚴嵩,“今兒朕頭疼,就不上朝了。拿去給百官們看看,然後讓他們回自己的衙門辦事兒去。別在午門口耗著了,都散了。”接著追了句,“你們內閣有啥事兒就進來吧,來這裏一起議議。朕聽著就成了。”
嚴嵩看皇上如此兒戲,無奈很。想再勸皇上幾句,皇上不讓他再說了。鍾原盯著嚴嵩問他:“東樓回去跟你說了朕和他談話的事兒吧?”嚴嵩搖搖頭,說:“犬子昨日回到家中,吃過晚飯,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誰叫也不開門,也不出來,關了一晚上。今兒一早就來上朝了,也在午門外候著呢。”鍾原一聽,行啊,知道反省就好!就怕那沒心沒肺的,我這裏說半天,他回去該幹什麼還幹什麼,那就不可救藥了。想著,告訴嚴嵩沒事兒,“東樓是個聰明人。嚴愛卿,這事兒你就不要管了。朕把你提成首輔,就是讓你替朕管著點兒百官。但在內閣裏你可不要搞什麼一言堂呀。朕看著呢,好好辦事兒,朕在後麵支持著你。可你要耍滑頭弄權的話,朕就要問問你為什麼了。朕設這麼多人的內閣就是為了集思廣益,查漏補缺。你要搞成了一言堂,那以後啥責任你都一個人擔著,出了問題朕就找你一個。”
嚴嵩連說不敢。他也是聰明人,開了幾次內閣會議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皇上就是靠他的曲意逢迎來挾製住百官,內閣裏的毛伯溫,徐階都是跟他不對付的。其餘幾個人也在可與不可之間,不會順順當當聽他的話。嚴世蕃也是這麼分析:跟著皇上的意思走——反對皇上旨意的人,嚴嵩壓一壓,讓皇上的旨意能傳達下去,執行起來。隻有這樣,嚴嵩才能坐穩首輔的位子,榮寵依舊。嚴嵩深以為然,所以他在議事兒的時候基本就是組織討論,並收集內閣的意見,轉達給皇上。再把皇上的意思轉達給內閣,並促成內閣通過。這是個挺累人的活兒。不過他也挺開心,畢竟名義上很好聽。大家見了他閣老閣老的叫,還有很多人老師老師的叫。不管京官外官,一撥兒接一撥兒的送禮,爽很!
不過今天早朝之前,兒子告訴他以後明麵兒上就少收些禮,最好不收。嚴嵩納悶,他兒子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的,今兒怎麼一下子轉性子了?略一思索,就知道定是皇上不樂意了,讓他們父子收斂點。當下就決定先安分守己些時候。
鍾原態度堅決,打死不上朝。嚴嵩也沒了辦法,出去給百官看了皇上的病假條,讓他們各回各部,各自辦公去。百官無奈,幾個言官帶頭,批評了嚴嵩幾句也就散了。嚴嵩心裏這個氣,可他沒辦法,就帶了其餘五個尚書還有徐階,進乾清宮東暖閣議事兒。
眾人進了東暖閣,鍾原讓黃錦看座,七個人加上鍾原,按規矩圍坐成了圓圈。鍾原還叫黃錦給每個人上了一杯茶,接著就開始說事兒了。
最近沒什麼大事兒。
首先是有幾份各地官員上表給所管地方的貞潔烈婦建牌坊的奏折。幾個內閣大臣議著準奏,下旨表彰,並讓戶部撥銀著即修建。鍾原在旁邊聽著不樂意了,從後世來的他接受不了這吃人的禮教。鍾原的意思是不準奏,不表彰,不修牌坊。沒想到大臣們全體反對,這禮那禮的囉嗦了半天。鍾原見他們很是頑固,自己沒有支持者,就不再堅持。但是鍾原又想出了一個法兒:準奏,但不表彰,也不給錢。那些個地方官愛折騰讓他們自己折騰去。政府是辦大事兒的,如果哪個女人死了老公就跳河上吊抹脖子,事後還要政府來表彰的話,說不過去。對外就說戶部沒錢,過個十年八年有錢了再說。內閣大臣們相互望了下,心說皇上的二愣子脾氣又來了。可是沒辦法,一來已經否決了一次,這次要給皇上留麵子;二來戶部也確實沒多少錢,就也不再堅持。
應該說鍾原的做法在後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之後的幾年,這種事兒報上來的越來越少。本來那些個官員原意是靠這種事撈政績要錢的。現在見朝廷愛理不理的樣子,他們也不願自討沒趣兒。畢竟要從自己不多的經費裏拿出錢來修個沒用的牌坊,不是人人都舍得的。隨著地方官府的轉變,人們的思想也開始轉變。除了一些很迂腐的人還抱殘守缺,開明些的都不再堅持讓自己的女兒什麼的受罪。
但這畢竟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老禮法,很有些地方禦史不願意。這些人接連上了幾道奏折,說朝廷坐視禮崩樂壞而不管不顧,令天下的萬民寒心,今後不好再做教化工作。禦史的奏折都察院、內閣都不敢攔著,就呈給鍾原,同時也存著靠外邊的禦史壓壓皇上心思。沒想到二百五皇帝鍾原大筆一揮,大肆褒獎這些禦史,說他們很好,道德品質很高,榜樣的作用很強大,號召大家學習!隻是鍾原旨意裏有兩個字——但是,這兩個字很要命!旨意這麼說的:但是,朝廷最近沒錢。因此,對這些禦史口頭表揚、明發天下就成了。既然這些禦史這麼忠心,幫著皇上教化百姓,這麼知道禮法尊重禮法,那麼就由他們出錢修建牌坊,並允許在這些牌坊上刻上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