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如來不負卿
胡歌
總共見過馬鬆五次。
最近一次是2010年3月,在雲南昆明。他邀請我參加《音樂集結號》,呼籲社會關注雲南旱情。整台節目,從策劃籌備到邀請明星,再到主持串場,都是他來負責。休息的時候,他找我聊天,為我的終身大事操心,說一定要給我介紹女朋友。
這一年,我28歲,他21歲。
第四次是在北京,比最近一次早兩個月,他讓司機開著新買的車來接我吃宵夜,他告訴我,那是公司的車,公司是他和朋友開的。
21歲的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七年前的我,剛和經紀公司簽約。
第三次見麵在上海,2008年12月。那時我剛拍完《仙劍奇俠傳Ⅲ》,租了新房忙著添置家具。他途徑上海,說要來幫忙,下了飛機直奔宜家,感動得我手忙腳亂,結果將咬牙斥巨資購買的兩個豪華垃圾桶忘在商場某處。
這其間,他與我分享了不少家裝經驗。回憶我像他那麼大的時候,還在為宿舍衛生不合格犯愁。
第二次是在橫店,比第三次早一個月。他攜一美女在上海看完SUPER JUNIOR演唱會,順道來劇組探班。唯獨這次對他印象不深,記憶模糊——我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女眷身上……
初識是在2008年的六七月間,我發片宣傳,公司安排我參加《音樂集結號》。一出機場大廳,見一帥氣的小屁孩兒笑臉相迎,以為是還沒畢業的實習生。不料,他上車坐在了駕駛位,我不禁暗自為他惋惜——做司機可惜了……
我所認識的馬鬆,全在這本倒敘的流水賬裏。之所以要倒敘,是因為我一直很想知道,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還會不會以全國最年輕的製作人為榮,他會不會羨慕同齡人所經曆而他卻不曾擁有的快樂。早熟的馬鬆,令人刮目相看,他為此犧牲和付出的,足以用來證明每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不過我一直覺得,人這一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應該有不同的經曆,做不同的事,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小時候,當媽媽用那些神童獲得的成績來要求我的時候,我從來都不當回事,除了我有自知之明,我更舍不得我的遊戲機、我的漫畫書和我的玩伴們。
現在的馬鬆,很成功、很出色,但作為一個虛長幾歲的哥哥,我很希望他能夠偶爾卸下身上的重擔,回到同齡人的隊伍裏。若幹年後,他也能得意地說,我曾經真正地瘋過、傻過、錯過、傷過、愛過……
輸得起,才會贏付辛博這個世界上,夠膽量且毫無罪惡感地讓我做我不擅長的事情的人,我沒碰上過幾個……
馬鬆,就是其中一個。
在我根本弄不明白在這裏稱呼和述說馬鬆,應該用“你”還是“他”的狀況下,就開始硬著頭皮寫“我心目中的馬鬆”這篇命題作文,最大也是唯一的理由就是——我認這個朋友……
同是陝西人,同是雙魚座,年紀相仿,都是這個五光十色卻也複雜的圈子裏毫無背景的“小人物”……我和馬鬆,在某個時刻相遇,然後,一起在這條終點未明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隻是,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恭敬地稱馬鬆為“馬總”的時候,我開始不自覺地在心裏嘀咕:小子,人家奉承你,你還真答應啊?
事實上,在我眼裏,永遠是弟弟般存在的馬鬆真的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馬總”。辦新公司、開新節目、任製作人、當主持人……在20歲的時候,他就實現了很多人可能到30歲都沒辦法實現的夢想。是幸運?可光是幸運卻遠遠不夠。
你很了不起,身為朋友、身為哥哥,我為你驕傲。
這樣肉麻,卻是真心的話,我也隻在這裏說一次。哈哈!多說那小子要飄起來的……
第一次和馬鬆見麵,是在華誼的辦公室。他是為了一檔抗震救災的慈善義演特地上門拜訪並且邀請。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彼此的時候,我自然地、真誠地開口:馬鬆哥,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