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頻繁更換手機背後的心理需求(1 / 1)

心理學關鍵詞:深度自卑

我們都知道,手機早已不再是簡單的通信工具了,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它已搖身變成了一部分人追求前衛的“形象代言”。各種手機一茬茬地迅速更新,從彩屏、和弦到紅外、藍牙,從數碼拍照到MP3,手機每推出一個新功能都會帶來一個新的“換機時代”。我們可以去商場看一看,人頭攢動的手機櫃台前一張張青春麵孔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其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第一次買手機,而是第N次前來更換“裝備”了。頻繁換手機,好似成了流行趨勢。那麼頻繁的手機消費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心理需求呢?

典型的“中國式奢侈”

當忘帶手機的都市人產生被世界遺忘的恐懼;當幾個月就換一部手機的“癮君子”頻頻出現……種種信息顯示,中國的手機消費浪費現象嚴重。

據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50%的用戶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內更換手機,而有近20%的用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更換一部手機。另一項在複旦大學學生中的調查顯示,在大三學生中用過2到5部手機的不在少數,有一個高級經理班的學員10年間用了15部手機。

頻繁更換手機在現代人中絕不是個別現象。心理學家說,驅使人們不斷更換手機的動力來源於隱藏在人們心中的深度自卑。其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太想讓別人“看得起”自己。

深度自卑的人,當自身沒有什麼優勢可以壓倒眾人時,就會刻意去追求某一點,盡量把這一點做成自己獨到的優勢。使自己的配飾(例如手機)優於別人來換取優越感就是他們經常表現出的一種方式。

2.苛求完美。

一般人對於手機,都是注重使用功能,對於一些不完美之處,通常不會非常注意。但對於深度自卑的人來說,就好像潔癖一樣,哪怕一個小小的缺陷,都會使他們心裏很不舒服。

3.過度補償心理。

童年或長期生活在貧窮中的人,會向往生活得到改善。這種向往得不到滿足,就會積聚在心裏,形成能量,一但條件允許時就會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甚至會過度宣泄。

4.唯樂心理和從眾心理,導致他們無法停歇。

人有追求快樂的本能,雖然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新東西來換取快樂,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去做。而這些人的自我約束力比較差,一時衝動就會做出購買決定,以獲得快樂。買了之後會後悔,但下一次還是控製不住自己。

頻繁更換手機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心態,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媚俗的攀比風在作怪。事實上,對於手機的消費,聰明人都應遵循實用第一、物有所用的原則。無論手機多麼漂亮、時髦,其第一功能仍然是通信。同時,頻繁更換手機不僅帶來巨大的資金和能源浪費,而且廢、舊手機電池的隨意丟棄還會對環境構成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