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旅遊消費中的“心理陷阱”你躲得過嗎(1 / 1)

心理學關鍵詞:消費者心理弱點

旅遊是為了放鬆心情,然而,現在很多旅遊者不但沒有放鬆心情,反而惹了一肚子悶氣。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們沒有看懂旅遊市場運作細節,所以才吃了虧。另外,有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消費者心理上的各種弱點,大玩心理戰術,設下種種陷阱,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粗心大意、盲目獵奇、迷信、好麵子等心理弱點,欺詐遊客錢財,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所以,為了保障個人利益,看清旅遊中錯綜複雜的“暗礁”刻不容緩。

貪圖便宜:價低質更低

一般來說,除非是淡季的優惠線路,其品質才有保證。而在旅遊旺季,同樣線路上價格比較低的團,其質量往往比較差。會出現拚團、轉團、服務標準降低或自費景點過多等現象,如不了解情況,不少消費者便會因貪圖價格上的便宜而上當。

此外,許多號稱“一人成行”、“日日出發”的團隊多是散客拚團,由於是幾家旅行社湊在一起收客,所以在價格和服務上會比較混亂。為節省成本,這種線路的組團社還會在景點、交通、住宿、就餐等方麵降低標準。

好奇心理:盲目獵奇難脫身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遊客的獵奇心理與不敢與當地人衝突的弱點,強拉遊客參與各種捏造的民俗活動,蒙騙遊客參與高價娛樂項目,甚至誘騙其進入色情場所,遊客一旦落入陷阱便極難脫身。包括所謂的搶親遊戲在內,這些娛樂項目都隱藏著欺詐手段,類似的其他項目還有在草原騎馬、在海島乘坐快艇、在景點內免費做美容、在酒吧等娛樂場所消費等。這些地方往往以低價或者完全免費來吸引遊客注意,再趁機將遊客帶到偏僻之處,威脅其掏出大筆脫身費用。

忽視細節:贈送的保險是空頭支票

旅行社為招徠遊客,常常在文字上玩花樣,許多所謂的優惠和贈送都是空頭支票。不少旅行社都在促銷廣告中打出贈送10萬元保險的字樣,事實上這10萬元保險是旅行社責任險,而這一保險是國家規定旅行社必須要購買的旅遊企業的責任險,並不是旅遊意外險,隻有旅行社沒有盡到安全提醒、全程陪同、降低風險等義務的情況下遊客受傷,才能得到保險公司賠償,而且保額隻有10萬元,在出現重大事故時,這種賠償隻是杯水車薪。

貪吉利心理:拜佛遭遇高價香

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遊客求吉利、求平安的心理,聚集社會閑散人員假扮宗教人士,在宗教聖地開設寺廟、道觀、法事場所,引誘遊客燒香拜佛、求神問卜。他們往往打著某某協會的招牌,與旅行社人員串通一氣,用開光、祈福、求財、求子、求婚姻等名目向遊客收取錢財,利用遊客求個吉利的善意迷信心理,向遊客兜售護身符等物品。最後,大部分遊客隻有破財免災,不法分子也從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暴利。

好麵子:餐館宰人花招多

在國內許多旅遊目的地都有出租車司機充當餐館“菜托”的現象,這些出租車司機拉遊客前往指定餐廳就餐便可獲得高額提成,由於這種外快成了出租車司機灰色收入來源之一,所以此類現象屢禁不止,也給旅遊目的地帶來了很不好的負麵影響。

因此,遊客在出遊前或到達後,應盡量了解當地特色菜的特點以及餐廳情況,切勿輕信出租車司機的推薦。另一方麵遊客也應該放下好麵子的心態,通過正規渠道對當地的民俗和飲食進行了解或虛心聽取當地人的建議。

另外,在出遊前,遊客還應掌握一些基本的餐飲知識,例如死魚有土腥味、肉發黏、魚眼下陷等。為避免餐廳掉包,遊客在挑魚的時候,應讓服務員當麵將魚處理後再送入後廚。在一些海鮮產品豐富的旅遊目的地就餐時要注意,現點現做的海鮮產品很容易被餐廳換掉,遊客對這方麵要特別留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對選好的海鮮產品作一個難以模仿的標誌,確保其不被替換。對沒有明確標價的菜品,或餐前贈送的餐巾、小菜、茶水等要向服務員詳細詢問。遊客如遇強收包間費、最低消費、開瓶費等情況,可憑發票向有關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