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1 / 2)

剛到上海打工的那會兒,我的年齡不大,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常常會在休息的時候跟一幫朋友閑聊,這當中就聽到了很多發生在上海這座繁華化大都市的故事,這中間有些讓我捧腹大笑,有的卻讓我潸然淚下,久久不能釋懷。

我第一次知道有上海這麼一個地方,是在一部影視作品裏看到的,當時我就被那裏出現的美好畫麵給迷住了,那個畫麵裏有帶有時鍾的古老的建築物,有情侶手牽著手悠閑散步的外灘,有上麵漂著過往船隻的平靜的黃浦江,還有上空盤旋著數以千計白鴿的人民廣場,要說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那些在搖著電鈴的電車上雙目對視,脈脈含情的年輕男女吧,從那時起,我就覺得上海應該算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城市,後來,接連看了好幾部有關上海題材的電視劇,我最後總結就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氛圍真的好甜蜜,的確很適合談情說愛的,這也許是所有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未來懵懂的美好向往吧。

有一天,當我實實在在的踏在那片土地時,我才知道原來光靠電視劇來了解上海,那也太片麵了,就在我急切想更深入的了解上海是,一位好姐妹向我推薦了海派作家張愛玲的作品,我記得是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故事情節很感人,從那以後,我就迷上了張愛玲的作品,在這個奇女子的筆下,那些美的人美到了極致,仿佛不食人間煙火,而那些個醜陋的人,讓人看了就倒胃口,還有張女士筆下那些經典的語錄,也讓我對都市愛戀多了一些認識,更增添了幾分向往,於是,我特別喜歡聽有關愛情方麵的感人的和傷人的故事。

不過,有一天,當我偶然讀到一篇有關張愛玲女士的人物簡介時,我的思緒一下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這個女子能寫出這麼讓人著迷的故事,那是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她也是一個為愛而生的平凡女子!

從那篇文章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張女士的基本信息,最主要的是我知道了她曾嫁了一個大她十幾歲的很有才氣又很風liu的名叫胡蘭成的男人,她深愛著這個處處留情的男人,不過,最後他們離婚了,她心痛的離開了這個男人,沒有了這個男人,她的靈感也隨之而去了,讀至此,我不覺感慨,原來人類的愛情竟然有這麼大的魔力,一代女文豪竟然會為了一個如此不堪的男人而走上失魂落魄,失去創作靈感這樣不可思議的路,不覺可惜了,由此可見,愛情是一件多麼可怕的東西,愛可以成全一個人,讓她擁有無限的靈感從而寫出曠世絕作,相反,沒了愛,心空了,一切就都沒有什麼意思了,就那麼戛然而止了,如果那個男人是個專情之人,那今天我們又不知會拜讀到張女士多少經典的美文呢,哎……

不過,就是因為胡蘭成是個讓張愛玲一生傾心的才子,所以她寧願為了那種虛無縹緲的東西耗盡一生,她從沒有說半點怨言,當胡蘭成生活窘迫的時候,她主動給他寄去30萬元錢,那可是她的稿費的全部呢,盡管她知道這個錢不止他一個人用,還有搶她愛人的女人也在用,可那時的她已不在乎了,這可真讓人驚歎她的大家閨秀的風範,因為她是個奇女子,隻有她能如此的灑脫,做出如此的舉動。

就我個人的理解,我始終覺得張女士會那麼的豪爽,應該不止是同情她曾深愛過的男人那麼的簡單的,她或許是想跟自己的過去做個了斷吧,因為過去胡蘭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他們曾有過一段很幸福的時光,他曾給了她無限的對愛的感悟,期間她創造了很優秀的作品,即使是他最終離開了她,她還是願意自己曾深愛過或一直愛著的那個男人能過得好的,他過得好了,自己斷了念想,從此各過各的,我很欣賞她的作風,盡管轉身的那一刹那時淒美的,卻很迷人。

張愛玲是一代女文豪,作品如其人,她的氣度自然是無人能及的,她又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是很熱愛生活的,就算她愛的人離開了她,她沒有再創作任何新的作品了,可她還是很放得下,她還是獨個的在美國好好生活著。相對來說,我筆下的這個故事的女主角秦憶香,她隻是一個普通得都被這個社會忽略的農村女子,她從貧困的大別山山區走出來,到上海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打工的打工妹秦憶香,她是沒有機會像大家閨秀張愛玲那樣的接觸西方文化的,同時她也沒有那麼多的想法,背井離鄉的她,就是想到大城市多掙點錢,讓家裏的條件可以得到改善,她就像一張沒有沾上任何雜質的白紙,當命運把她帶到一種際遇中,當一個大學生男子出現在她的生命裏時,她就認定了他,而他呢,他就像是一個畫者,當他用心在那張紙上畫了一筆的時候,別處的炫目的風景吸引了他,於是,他放下畫筆,隨手將那張被他畫過的白紙丟棄在風中,任她自由飛翔,有一天,當這個男人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幅未完成的作品時,他循著原路走回,可此時,她早已習慣了隨風而起的生活,她飄呀飄,那個男人尋呀尋,就這樣,在一個無風的幹燥的秋日,當她使盡最後一口力氣向前飛時,她還是墜落了,而且就墜落在不知是誰焚燒的野火之中,她就那樣被火一點一點的吞噬掉了,漸漸的她化成了灰,當又一陣秋風吹來時,一點一滴的她又隨風而去了,隻是這個男人此生再也追不上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