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怎麼哄著他玩我都睜隻眼閉隻眼了,反正有你看著呢!但你若離京,能轄製他的人一個也沒有!最好的辦法,是你出征後他回太平宮,待你回來再出來當那攝政王,共享江山同升禦座都由得你們,如此皆大歡喜!
而在杜如晦、房玄齡和其他天策舊臣,特別是參與過玄武門之事的人心裏,這根本就是朝堂分崩裂析的先兆,自己的脖子上更架了柄雪亮的大刀。早知你今日如此大方,當初我們也就不拚死送你上皇位了!誰沒出過陷害李建成的主意?誰沒將李建成當成必須除去的大敵?萬一他知道了呢?萬一他要算舊賬呢?
以往容得他坐在禦座上,一是天子實在堅持;二是他本人極其識相,除了與工部和商部不時有些往來,其餘所有政事都不插手。而這兩部又是七部中最遠離權力的。既做出了利國利民的實事,威脅性又小。但讓他一個人坐朝?不,這次他們絕不退讓!退了很可能就是死!
況且你出征將後方交給了他,他那樣的聰明人,隻需要在糧草征調等事情上略做手腳,讓你回不來也不是可能啊!你對他敢這麼信任??可我們不敢!我們不想讓他死,也不想自己去死!
尤以侯君集最甚。隻恨那遊俠不盡力,到今日還沒能殺了李建成!
李元吉則想李世民最是小心眼,又愛記仇。大哥理政是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做得好,肯定要被他忌憚;做得不好,就被他抓住了把柄,誰知道什麼時候會算總賬?還是回太平宮安穩度日最好,左右身份擺在那兒,誰也不敢慢待了他。朝中有三省七部在呢,大唐亂不了!
若依他往日性子,早跳叫著質問李世民打的什麼主意?但經過上次李建成苦口婆心的勸說,回府深思了一夜,舉止有了些改變。同樣跪著請李世民讓大哥回太平宮。
其他宗室和李建成舊部也大略如此,是以滿堂朝臣無一人站在天子一邊,比上次他執意要封李建成為攝政王還不如。
溫大雅和金恒之雖想支持天子,但他們在老百姓眼裏是大官,在這太極殿中卻人微言輕,起不了什麼作用,連表態支持都不敢,也隨大流跪著,隻不說一句話。
李世民氣得額上青筋直冒,他當皇帝已滿一年,說出來的話還是首次遇到朝臣這麼大的抵抗!深覺皇威受損,怒道:“爾等抗旨?”
大臣們哭的哭叫的叫,眼淚和鼻涕齊飛。除了個別特別在意儀容的,都恨不得在殿中打滾撒潑了。一再表示自己是忠臣,絕不敢抗旨,但真的無法接受太平王主政,從古至今何曾聽過國有二主?
李世民站起來猛的一拍禦案,厲聲道:“夠了!朕意已決,違者按抗旨論處!你們可以試試看!”
他本就身材高大極具威儀,此時又是盛怒,居高臨下氣勢極其懾人。大臣們哭的捂住了嘴,要撞柱的停下了腳步,詭異的安靜了下來。卻不是認輸,而是以靜默對抗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