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3 / 3)

少年意氣,本就多是悍勇,講究的就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何曾像張無忌這般聖母心,其他人懼怕掌門人和俞蓮舟的嚴厲,不敢吭聲,唯獨宋青書卻站起來道:“這樣說,難道就不報仇了?讓人殺了全家,都當作沒發生過,苟且偷生活下去,枉為人子。”

宋遠橋見他頂撞長輩,有些不悅,但見兒子氣勢十足,雖則顯得過於咄咄逼人,但頗有‘初生之犢不怕虎’的無畏無懼,也不能說他錯了,就耐心的說了一句:“青書,有時候,寬恕比仇恨更需要勇氣。”

宋青書一時氣急,張口道:“父親這麼說,難道有朝一日父親你被人殺了,我還要寬恕那人不成。”

這話說的實在混賬,俞蓮舟一巴掌拍過去,拍在他肩膀上,把他拍了一個踉蹌,冷聲道:“青書,給你爹道歉。”

宋遠橋一開始是有些怒,可仔細一想,這孩子並非詛咒自己,相反,很是重視自己,才會因為自己說到什麼寬恕仇人而生氣。

他於是放下張無忌,摟住自己兒子,低聲道:“青書,我並非說你錯了。隻是,若真有那一天,我寧可你每日開開心心的,也不願意你的心日日被仇恨所充斥,有的時候,仇恨不止能毀滅你的仇人,也能毀滅你自己,它會讓你寢食難安,每一日都在悲傷、痛苦、恐懼中徘徊。”

瑤光在一邊看熱鬧,他本來隻是瞎編一個狗血江湖故事打發時間,大家討論著玩的。結果,從張無忌一發言,這事情就急轉而下,最後,更開始挖掘起故事深意來……還越說越有深度了,著實讓人無語至極。

看著眼前的情況,他也有些訕訕的過去,道:“大師伯,二師伯息怒,都是瑤光不好,胡亂瞎編故事,鬧得大家不開心,我這就講個笑話將功贖罪,再不講故事了。”

宋遠橋抬起頭,略看了看他,微微一笑,方才開口道:“瑤光你為大師兄,武當三代弟子以你馬首是瞻。但凡說話行事,總需多加考量,給師弟們帶個好頭,也免得讓大家走錯了路。”

這話說的有些嚴重了,瑤光慌忙站好,恭恭敬敬的垂手道:“瑤光曉得了。”

宋遠橋囑咐完瑤光,又溫言安撫了一下宋青書和張無忌,這才同俞蓮舟轉身離去。

瑤光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掌門師伯平素很是和氣儒雅,但對規矩大義什麼的很看重,自己性格有些散漫,實在不太擅長應對。

他轉頭,見宋青書還是一臉不悅的表情,張無忌卻是滿臉的茫然,似乎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盡管如此,兩人卻都站的遠遠的,似乎都不願意靠近對方。

瑤光不由得一歎,這兩人難道是天生冤家不成?彼此這麼不對付!

又過了些時日,張無忌總算和三代弟子混了個臉熟,似乎也漸漸有些弟子接受了這個性情有幾分軟弱,心地卻很是良善的男孩。但也有一些如宋青書一般,頗有銳意進取之勢的弟子,對張無忌的‘善良’很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瑤光生性不喜操勞,自覺度過武當一大劫難,便又放鬆下來。他一邊纏著俞岱岩,一邊琢磨琢磨自己的武功。他竟沒有發覺,三代弟子之間居然開始拉幫結派起來。不知不覺的,分為了兩派,一派是宋青書,一派是張無忌,平時練武,互相有個比試,時而有針鋒相對的跡象。

宋遠橋和張鬆溪其實曾經私下討論過武當下一代的接班人,初時以為瑤光可當此任。

但瑤光雖關鍵時刻的確擔當的起重任,可平時卻多有散漫,時不時還有一些任性妄為的冒險舉動。這些舉動普通弟子可以做,但若承擔一個門派重任的掌門人是絕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