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2 / 3)

然後他附加了一句:“但,隻一次。下一回你落在我手上。我一樣殺你。”

這是條件。

聽來非常合理。

麻三斤卻是打從心底裏笑了:他是個多疑的人,自然不見得孫青霞答允了他便會以為一定會守約,但隻要這魔星肯跟他交換條件,那麼,其他的人便一定不會袖手旁觀,極可能還會出手救他的了。

——因為,匿伏的人已沒有了“退路”。

所以,他隻是要孫青霞一句話。

這時候,孫青霞忽然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眼前這像一口布袋的胖子,不但不像是肉在貼上給徹底打垮,反而是像正張開了布袋,等君入甕。

生起這種感覺的主要原因是:

他感覺到麻三斤體內的“光”又愈來愈濃,愈來愈烈——其實隻要是活著的人,誰都會有這種“光”,正如“氣”一樣,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綠色,有的是雜色,有的是灰色,甚至有的是五顏六色;而每一種“光色”代表了自己的運氣與心緒,例如紅色是代表了當事人的浮躁和剛強,而黑色則表示了厄運和死亡。

誰的體內外都有這種“光色”,隻看有沒有讓人看得出來,自己有沒有感覺得出來而已。

——如果麻三斤隻是救燒,隻在怕死,又怎麼會有正這種“陰謀得逞”了的異彩?

就在這時候,有半聲哀喊,幾乎要比蟋蟀掙動更低、還弱,卻仍是給孫青霞聽見了。

他馬上辨別出聲音的來源:

那是女子的哀呼。

——就在崖邊的荊棘林裏!

他疾轉過身去——而就在他轉首的瞬間:正好發現有兩箭正向他射到!

這箭矢體積小。

細。

且幼。

發射時,竟是無聲。

也無息。

——連風聲也不帶,但依然快、更加速!

如果孫青霞不是先聽到微響,及時轉身,可能就真的沒發現這兩箭!

他現在才猛想起:

為什麼連身經百戰的鐵手也得在急湍奔流裏挨上兩箭了。

——因為這箭射得真個防不勝防!

要不是當時鐵手及時出手,隻怕自己也得吃上一矢!

箭射來!

孫青霞長身而起,飛鳥投林:

他不是避。

而是直掠向那箭射來處!

——比箭還迅!

箭快!

人更疾!

這樣下去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

後果幾乎是馬上發生:

孫青霞人刀合一。激飛了迎麵麵來的一矢。

另一矢射空。

射空的箭剛好射向麻三斤。

孫青霞並沒有殺麻三斤,其中理由,可能是因為他仍未肯定確知龍舌蘭的下落:也可能是他大有信心,隨時嗬以再逮殺麻三斤;亦可能他把殺麻三斤一事,假手於他的同黨;更可能他即時判斷,假如他一刀殺了麻三斤,便已來不及返攻偷襲者而奪得先機!

——絕對別小看隻一刀就了結一條人命的片瞬之間,高手交手,定生判死就在這電光石火的刹間。

所以,但凡武林高手愈能反握時間,因為他們比誰都更了解一刹片瞬的可珍可貴。

是以,孫青霞沒馬上殺了麻三斤,但對麻三斤而言,危機依然,他在霎時間失去了孫青霞的蹤影,半日所未舒,一箭已射到他眼前!

——那還是他同黨的箭!

孫青霞激飛了箭!

投向山邊!

驚入荊棘林裏!!

撲向敵人!!!

敵人不隻一人。

而是三人。

三個人都沒想到孫青霞非但沒給箭射死,還能迎看箭衝了過來他們就算有人想到對手能閃開了箭並且反擊,也斷未料到這反擊竟會那麼快、那麼絕、那麼驚人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