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筆
承煉自王公諱珣。《晉書王珣傳》雲:「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
嚴羽滄浪筆
承煉自嚴公儀卿。嚴公著有《滄浪詩話》,品題曆代詩作,評析剖斷,無不精妙,極見深意。凡詩家筆靈,遇此筆無不拜服。
司馬通鑒筆
承煉自司馬公諱光。司馬公《資治通鑒》凡三百餘卷,煌煌史家洪著,彪炳汗青,「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至厚至正之作也。千載之下,凜然有威!
杜甫秋風筆
承煉自杜公子美。杜公一代詩聖,憂國憂民,詩多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於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史」。秋風名本自「茅屋為秋風所破」句。
怨筆
煉自南宋唐婉兒。唐婉與陸遊本是兩情相悅,後來卻被父母拆散,各自成了親。兩人後來偶然在沈園相遇,陸遊悵然久之,填了一首〈釵頭鳳〉題於壁間;唐婉見到以後,便以這一首〈釵頭鳳·世情薄〉應和,回去之後不久便鬱鬱而死: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思◇兔◇在◇線◇閱◇讀◇
天人筆
煉自漢代大儒董仲舒。董仲舒以一己之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儒學千年正統。彼素倡天人合一,故筆名天人。其筆靈有吞食天地之能,萬筆歸宗之勢,為筆中王者。儒統綿延千年,全賴其功。
從戎筆
煉自漢代班超。班超本書吏,常輟業投筆而歎:「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閑乎?」旁人皆笑之。班超曰:「小子安知壯士誌哉!」遂毅然投筆從戎,鑿空西域,平定三十六國,成就一代名將。從戎筆秉其精魄,武勇第一,一往無前,殆非文人筆墨所能製也。
雪梨筆
煉自唐代岑參。岑參長使邊塞,詩多冷礪激昂。有詠雪詩曰:「忽如一夜春風至,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時傳頌,讚為詠雪名句。故筆名雪梨,能變物改態,移彼內質。
常侍筆
煉自唐代高適。世稱高常侍,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筆靈因之得名,能多驅傀儡,如臂使指。
紫陽筆
南宋朱熹自煉之。朱熹學問深閎,心誌堅毅,批注儒家典籍,為儒學禮教中興之祖。朱熹號紫陽,筆靈其名也,可分人心、道心,究極道學之妙。筆靈煉於筆主生時,亦為異數。
商洛筆
煉自宋初名士王禹偁。王禹偁開有宋一代詩文改革之先河,文風耿直精練,蘇軾讚為「雄文直道」。商洛筆化筆為棍,棍如其文耿直。
正俗筆
煉自唐代大儒顏師古。顏師古勘定《五經》、《五禮》,為唐初儒學一代宗師。所著《匡謬正俗》八卷,為訓詁名篇。筆故得名,有指謬正論之妙。
初唐四傑筆——滕王筆、邊塞筆、五悲筆、檄筆
煉自初唐四傑。四傑者,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也。彼四人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王勃滕王筆,源自〈滕王閣序〉名篇,可鎖敵血樓之中。楊炯邊塞筆,詩文以「整肅渾雄」、「氣勢軒昂」知名。盧照鄰一生命運多舛,先染風疾,又中丹毒,萬念俱灰,隻能歸養山林,在家中挖好墳墓,是以寫出〈五悲文〉,極言人生際遇,一悲才難,二悲窮道,三悲昔遊,四悲今日,五悲生途。五悲筆亦出此處,可致人心誌沮喪,悲觀莫名。駱賓王檄筆,以〈討武瞾檄〉聞名,鋒銳無極,一字一刺,割骨剔心,千古檄文可稱第一。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