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祁鈺收到於謙病危的消息時,於謙就已經去世了。可以說,這是給朱祁鈺最為沉重的一次打擊,是他不得不在遠征結束之前就回國的主要原因。
於謙在帝國中的重要性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如果將明帝國比喻成一個強壯的巨人的話,那麼朱祁鈺就是這個巨人的大腦,而於謙就是這個巨人的脊梁。每當巨人的拳頭揮舞起來的時候,都是依靠脊梁支撐著的。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朱祁鈺南征北戰,於謙做出的貢獻最大。而且,朱祁鈺唯一信任的也就隻有於謙,每次出征,朱祁鈺都可以放心大膽的將國家大事交托給於謙,而不需要為後方擔心。從這一點來看,於謙更像是帝國的大管家,是朱祁鈺最主要的輔國大臣。
於謙病故,這不僅僅對朱祁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整個明帝國來說也是如此。也許,在當時明帝國可以沒有朱祁鈺這樣一個皇帝,那些將軍遲早有能力幫帝國打下整個世界,可帝國絕不能沒有於謙這麼一個重臣。如果沒有於謙,帝國遠征軍恐怕連糧草供應都無法保證,那還怎麼遠征?另外,帝國多年來的發展,都在於於謙大力推廣新政,以及於謙所解決的內部矛盾。如果沒有於謙,帝國恐怕早就爆發內亂了。
當時,唯一能夠讓朱祁鈺放棄遠征,急忙趕回國內,也就隻有於謙病亡這一個可能。可以說,在朱祁鈺的眼裏,帝國可以少任何一個人,唯獨不能少了於謙。少了陳懋,朱祁鈺可以自己做總參謀長,或者是安排別的將軍來頂替陳懋,比如羅國棟,衛平,嚴廣儒等等,這些將軍都有足夠的能力來頂替陳懋。沒有顧成林,下麵還有龍四海,姬雄等人頂上去,沒有了楊天奉,還有陳豫,衛廣等人可以頂上去。而誰能頂替於謙?薛希濂隻是法製方麵的專家,而朱文正更適合玩陰謀手段,丁用也已經老了,柴彙被貶,東方明燃就隻是個搞外交的。還有誰能頂替於謙?
也難怪朱祁鈺如此悲傷,如此心痛。在於謙倒下之後,竟然沒有人能夠頂替於謙,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如同於謙那樣來頂起帝國的脊梁,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在這個時候出來為帝國,為皇帝分憂。
當朱祁鈺撫摸著於謙的靈位時,心裏的悲痛是可以想像的。當他看到了於謙病危的書信時,就已經知道,就算他插上了翅膀,也不可能見到於謙最後一麵了。一路上,朱祁鈺想了很多,而他想得最多的,還是怎麼來安排於謙之後的帝國內政。在管理內政方麵,朱祁鈺已經進步了很多,可他知道,自己絕不是於謙那樣的人,絕無法像於謙那樣把一個龐大的帝國管理得井井有條,更不可能如同於謙那樣,為帝國的戰爭機器提供足夠的動力。那麼,還有誰能夠充當於謙的接班人呢?
此時,擺在朱祁鈺麵前的問題遠比遠征軍遇到的麻煩更嚴重。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遠征就等於白說,就算遠征勝利了,也無法保證獲得所有的勝利果實,甚至無法保住之前所獲得的勝利果實。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才是帝國的基礎,才是帝國的根本。不管遠征結果怎麼樣,都必須要建立在一個穩定的國內基礎之上。一個強大的帝國,才能夠維護帝國所建立起來的新秩序。
當然,由於謙病故而引來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內閣改組,政府改製等等,這些都是朱祁鈺要麵對的挑戰。無可否認,朱祁鈺在帝國的地位是不會受到動搖的,他在帝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是無人可以比擬的。可問題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就必須要有很多強力助手,要有能夠協助皇帝的偉大人才。
而這也直接帶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於謙之後,朱祁鈺也認識到,帝國不能夠僅僅依靠少數人才,而且,帝國的擴張也不是無限製的,帝國必須要走內部發展的道路,鞏固帝國的根基,已經成為了最為重要的事情!(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