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終章 夕陽餘輝(2 / 3)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由國家出錢資助,並且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教育體製。西方國家直到19世紀的時候才出現類似的教育機製。顯然,在這一點上,明帝國遠遠的走在了前麵。也許,在朱祁鈺時代,這套教育體係的優越性,以及所能帶來的巨大好處還沒有體現出來,可在後來的數百年間,帝國的絕大部分人才都是依靠這套教育體係培養出來的。可以說,明帝國能夠在朱祁鈺時代之後,仍然領先世界數百年,朱祁鈺所建立的教育體係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除了完善教育,為帝國建立起培養人才的體係之外,朱祁鈺還在這九年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選拔機製,即政府考核。在政府以公務員的形式確定了工作人員與官員的分別之後,一直缺乏有效的考核機製,這樣優秀的人員很難在政府中冒頭,也就很難被選拔出來。因此,政府的考核機製非常重要,這關係到人才能否被發現,以及能否被利用起來。而真正做這件事的不是朱祁鈺,而是朱文正。在朱文正擔任首相的四年中,這是他做出的最大的貢獻。而朱文正在玩弄權術方麵的能力使他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政府中存在的問題,並且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可以說,朱文正在這一點上的貢獻,就比他在其他各個方麵所做出的貢獻更為重大。

除了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之外,朱祁鈺在這九年中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完善帝國的交通網絡。這也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同時也是朱祁鈺在帝國與外界褒貶不一的一件大事。

修路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朱祁鈺時代,在後朱祁鈺時代,帝國仍然在不斷的修路,通過完善道路來達到控製世界的目的。比如,早在景泰九年,朱祁鈺就開始修路,征集大量日本勞工,為帝國設計了九條主要幹道。而現在,隨著帝國步伐向外邁進,帝國的道路體係也就越來越重要了。而在景泰二十八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誕生之後,修路(鐵路)更成為了帝國的頭號大事,而這也是帝國控製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主要手段。鐵路的出現,讓帝國首次擁有了在大陸深處大範圍快速調遣軍隊的手段。

其實,朱祁鈺隻是拉開了修路的序幕。到16世紀末,帝國已經修建了十五萬裏的鐵路,擁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鐵路係統。到了17世紀的時候,帝國完成了橫貫亞歐大路的鐵路幹線,可以不再依靠海洋來運送兵力。當然,在鐵路沿線出現的大量定居點,也為帝國移民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些,都是帝國迅速擴張的根本動力,到了18世紀中葉的時候,烏拉爾山以東,興都庫什山以北的整個地區都已經在帝國的控製之中了。而到19世紀的時候,帝國已經擁有近六億人口,新擴張的領土也都得到了鞏固,明帝國成為了世界上領土麵積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最強大的國家。

在朱祁鈺時代,最重要的一條道路就是從帝國京城出發,一直延續到了伊斯蘭堡的大幹道。這條道路的總曆程達到了三萬裏。這條路直到景泰二十九年才最後完成,沿路一共設了一千五百多個驛站,三百多個移民據點,以及一百多個兵站。而參加這條道路施工的勞工達到了五百多萬人,其中有一百多萬日本勞工倒在了路基旁,再也沒有站起來。

對蘇伊士運河的拓展工程(第二期工程)也是當時的主要工程,這也被歸為了修路方麵,當然,這是水路。這一期工程從景泰二十七年開始策劃,景泰二十九年開始動工,一直延續到了朱祁鈺時代之後。當蘇伊士運河的河道得到了拓展之後,帝國新型戰艦與大型帆船都能夠從此通過了。而後來為了讓蒸汽船通過,蘇伊士運河還擴建了數次。當然,拓展蘇伊士運河的同行能力的代價是極為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