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節(1 / 1)

形,緊張的幾乎忘記了呼吸,直到見懷中人睜開眼,才長出一口氣,將人一把摟在懷中:“我以為……太好了,你回來了!”

“是啊!”宋青書任由他抱著,隻動了動下巴,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將之放在張無忌的肩膀上,喃喃道,“能回來真好。”他不知道自己之前究竟為何回到前世當中,也許那種種遭遇不過南柯一夢,但是對他而言,那毋庸置疑是個噩夢。

不過這一次,他終於沒像前世那般窩囊透頂,一命抵一命,也算償了前世的罪過。念及此,宋青書抬手在張無忌背上拍了拍,溫聲道:“無忌,等此間事了,咱們回武當吧!”

“好!”回應他的,是更加用力的擁抱。

******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在明教教主陽頂天倡議下,正邪兩道第一次放下成見,以“驅除韃虜,複我漢家天下”為口號,初步提出了合作之事。然而正邪雙方各有積怨,任何一方作為領導,都難以服眾。在此情況下,父親為正道武當派張翠山、母親為天鷹教殷素素的張無忌正式走入眾人眼中,以其卓絕的武學造詣與出神入化的醫術技驚四座。加上其為人光明磊落,溫和穩重,很快便成為眾人屬意的紐帶。

至正十七年,江湖抗元義軍形成,陽頂天將《乾坤大挪移》傳給張無忌,將之命為少教主,由其出麵與正道中人交涉。而成昆則以蒙古郡主敏敏特穆爾相挾,由化名“苦頭陀”埋伏在汝陽王府的光明右使範遙出麵,利誘察罕特穆爾,裏應外合,經曆數年拉鋸戰,終於推翻元朝□□。

當是時,正邪兩派經多年磨合,已逐漸放下成見,因舉事最初為明教中人,故而將新朝代命名為“明”,擇一用兵如神、連連立功之人擁立為帝。新帝忌諱江湖勢大,悄然誅殺江湖中人,然而武林人士多無意於政權,此事既成,便悄然離去。明教更是舉教歸隱,化名“日月”,自此消失於廟堂之中。

唯有少數門派不願放權,進入朝堂為官,不久之後盡數被新帝以武學犯禁為由誅殺,自此江湖朝廷,再度一分為二,互不幹涉。

而那些紛紛擾擾,與張宋二人再無瓜葛,兩人早在大明初立之時,便掛印離去,此時已踏足在前往武當山的路上,自此天高海闊,任其翱翔。

(全文完)│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作者有話要說:

文章完結啦!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這文又一次創下了評論比收藏多的奇景,還是多虧了各位一直以來的努力。

至此文中絕大多數伏筆盡數揭曉,隻有一個小伏筆始終沒能找到下手的地方,所以會有番外一則交代。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a>

感謝風起兮<\/a>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