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的說辭,還不簡單,皇帝與趙王,感情深厚,所以舍不得讓弟弟回封地,所以,日後趙王便久居長安了。
這些日子,劉如意簡直要成為劉盈身上的掛件了,出行坐臥,簡直就是就是十二個時辰地不分離。
大家也在感歎,皇帝是真仁慈啊,趙王與皇帝的感情真好啊!所以,皇帝的這道旨意,還真沒有人懷疑是高後所為,大家在讚歎皇帝的大度,仁慈,真不愧是高祖之後!
讓劉盈覺得別扭又高興,至於劉如意,偷雞不成蝕把米,隻剩下憋悶了。
張嫣雖然也算是在局中,可更多的是旁觀者的身份,所以,她在慢慢地揣摩著高後的手法,布局思路。以便讓自己的思路更加地寬闊起來,收獲良多。
大家對於高後畫風的轉變還有那麼點子不適應,可是她變的柔和了這還真是一件好事。
不過,大家想要得寸進尺的願望,很快地就破滅了,高後廣封呂氏子弟,這讓朝堂上的玻璃心臣子又受不了了。
三天兩頭地,就有折子上奏啊,朝臣彈劾呂氏子弟,大家就等著看皇帝和高後的態度呢。
當然了,更多的是高後的態度。
可惜,這些事情,高後一概都是不理就是了,異姓王不少,多了呂氏也不差什麼啊。
至於呂氏子弟,誰要是敢不開眼地作奸犯科,高後也是一點都不偏袒娘家人,一副大公無私之態。
她的這份狠辣,震懾的可不止是呂氏族人,還有朝堂上這些玻璃心的大臣。
所以,大家很快地就消停了。停止了醉洶洶生涯的陳平,繼續自己的這種日子了。
大家也都習慣了,隨他去了。
不過,高後還是很明顯地從中發現了些什麼,這個陳平,哼!扥這吧,高後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所以,張嫣手動地替陳平在心中點了一排蠟!
日子漸漸地平順下來了,趙王劉如意,似乎也知道,高後是不會殺了自己了,所以,就停止了自己日夜哭號的做派,讓劉盈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失望。
他雖然麵上很是低調,可私下,在某些蠢貨的挑撥下,三不五時地,就會去個什麼宴會啊,酒樓之類的。
趙王劉如意,賢王的名聲很快地就在長安打響了,日日上門想要成為他的門客的所謂誌士仁人,不要太多喲。
這樣多的吹捧,讓劉如意一個少年人,不迷失的話,簡直比登天還難。再加上上麵還有個分分鍾可以弄死自己的高後。
所以,劉如意很想招攬一部分人,擴大自己的勢力,給自己一個安全感也好,保護也罷。
可是在老狐狸的眼中,這位趙王蠢的和豬沒什麼區別了。他們之前利用劉如意四處地散播謠言,挑撥了皇帝和高後的關係,本想從中取利。
可惜,不管是皇帝還是高後,都不上當,真是沒有成就感啊。
至於趙王,用過了沒有利用價值了,死了和活著,其實並沒有什麼差別就是了。
再者說了,劉如意死了,說不定還能讓已經緩和了的皇帝和高後的母子關係緊張起來呢,這種母慈子孝的大戲,大家看了這麼多年,真是看夠了,好嗎?
一點也沒有要繼續看人表演的*了,尤其是高後,一點都不敬業!
所以,高後暗中地加強了對於趙王的保護,當然,是打著兒子的幌子,總歸,劉盈的名聲比自己好,不是!
真不愧是仁義之君啊,一部分得知了“真相”的朝臣,對於皇帝的評價,簡直要咬牙切齒了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