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每天給自己一個行動(1)(3 / 3)

“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我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過這個高度?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這一切問題都取決於自我設限和自我暗示!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曆和社會遭遇中,如何認識自我,在心裏如何描繪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成功或是失敗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的命運。你可能渺小,也可能偉大,這都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取決於你的心理態度如何,取決於你能否靠自己去奮鬥了。

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戰勝自己和超越自己,隻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可怕和最強大的敵人,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被別人打敗了,而是自己被自己的失敗心理打敗了!我們要堅信自己的生活信念,不管遇到了多麼嚴重的挫折,不論碰到了多麼巨大的困難,都不會發生動搖。永不言敗,不斷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

付出也是收獲

兩個釣魚高手相約到魚塘垂釣,他們均是垂釣的高,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獲。這時,魚塘邊上來了十多名遊客,他們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於是都到附近去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不擅此道的遊客,釣了半天仍是一無所獲。’那兩位釣魚高手,其中一人孤僻、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決竅而釣到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雙方一拍即合,欣然同意。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備受尊崇。而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於人的樂趣。當大家圈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正如故事中的釣者,當你幫助別人獲得成功——釣到魚之後,自然在助人為樂之餘而得到回饋,這麼美好的事情,為什麼不願意幹呢?

釣魚如此,人生的每一件事不都是這樣嗎?樂於幫助別人的人,不僅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同時也能在危難之際得到別人的關照;而平日裏便孤獨一人的人,在需要幫助時,恐怕隻有靠自己了!

人生的不幸往往在於,當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時,想不到去幫助別人,然而一旦需要別人幫助時,才想起該去先幫別人一把,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要吝惜我們的付出,主動的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我們自己。

不妨改變一下

有一條小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現在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

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卻發現它的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它頹喪地自言自語。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你小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

“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也許可以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達你的目的地。隻要你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沉的聲音這麼說。

小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不!不!”,小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畢竟它從未有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小河流這麼問到。

“微風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後飄過沙漠,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會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汽,你內在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你隻堅持你是一條河流,是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

此時在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