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日子被大管家吩咐下來的消息打破了:夫人要放一批奴婢出去,各院都需要補充新人。

自古以來人就有往上爬的本性,不然也不會有俚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個消息一放出來,大家的心思都活泛了,有了固定的主子之後才有更大的升職加月錢的空間。

小紅看周圍人心浮動,連小青也拐彎抹角去了大管家的小兒媳那裏送了荷包——再又一回去廚房偷師(小紅堅持自己是偷師而不是嘴饞)後,小紅看見小青偷偷摸摸地來廚房尋田貴家的,大管家小兒子名為崔田貴,在崔府,被冠了崔姓的下人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宰相門前七品官不是白說的。崔田貴的媳婦是小廚房管事的,也算是小有權利。

小青能搭上她的路子,也是有點本事的,就是不知道她想去哪裏。

不小心瞧見了行賄受賄的一幕,小紅就在角落縮著大氣不敢出,等二人都離去了才從回廊後閃身出來。

小紅拍拍胸脯:呼,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找到的地方夠隱蔽,黃雀隨時可能藏在你不知道的身後,以後言行更要注意。

其實現在府裏走門路的人多了,最讓小丫鬟們眼熱的,就是小姐身邊四個大丫鬟放出去兩個,空出了兩個的缺。

唯有小紅保持淡定,看了恁多的宅鬥小說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出頭的椽子先爛,再說了,就算小姐身邊出了兩個大丫鬟的缺,也必定不會從小丫鬟裏填上去。小姐院子裏的二等丫鬟們估計早就摩拳擦掌了吧?

果然不出小紅所料,小姐身邊的大丫鬟缺由夫人親自點上,一個叫雪梅,是夫人身邊□□已久的妥帖人;一個喚桃香,是小姐院子裏的二等丫鬟,另一重身份卻是大管家的孫女。

大丫鬟塵埃落定,也空出了二等丫鬟的缺。

原本小紅一心敷衍了事可稱得上是混吃等死。卻不想有一回在園子裏拾花木枯枝的時候遇到了小姐來園子打秋千。

自古就有“悠一悠,不長秋”的說法,說是春天打了秋千,秋天不招瘟疫。因此,男女老少,都熱衷於春天“悠一悠”,閨閣女子更是喜歡這項活動。

秋千有兩種形式,一種叫“轉秋千”,驚險刺激多為街頭賣藝人的把戲。一種叫“月秋千”,是一般人家所架的秋千。

崔家小姐耍的自然是月秋千。

小姐身後領著一串的丫鬟婆子,小紅自是低頭避讓。待到片刻之後秋千架歡聲笑語不斷,小紅耐不住好奇心悄悄往那邊瞧了幾眼。

便是這幾眼就坑苦了小紅。

“目標:相府小姐崔鶯鶯。任務:不嫁張珙嫁鄭恒。完成獎勵:容貌出眾,聲若鶯啼。”*大神冒出一句之後再無聲息。

小紅實在是很想一把甩了簸箕裏的枯枝,這是西廂記!

張珙應該是張生沒錯,可是鄭恒是誰?西廂記確實是我國著名古典戲曲,可重點是小紅她沒、有、看、過。

對,沒有看過。

畢竟依依呀呀的戲曲年輕人都看不進去,自詡三觀端正的她也就大概了解劇情,偷香的張生、思春的鶯鶯、拉皮條的紅娘!

小紅幾次深呼吸,勸誡自己既來之則安之,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