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都已經虛歲十八了,可不就是到了做娘的年紀。

作為東宮的太子妃,權勢、錢財,都是不缺的。太子殿下最是放心太子妃,東宮一應事物都是太子妃打理的。武顏從庫房裏挑了一些細軟的布料,又有一些燕窩和補品,讓阿保去替自己跑一趟(宮女不能隨意出宮)。

阿保得了太子妃的囑咐,到了郭家是一點架子都沒有,把太子妃給讓人帶來的物件都擺在郭家大廳裏,又對著郭誠說:“太子妃吩咐了,雖有補藥一並送過來,但是畢竟是藥三分毒,怎麼用,還是得聽大夫的。不過太子妃向來是覺得藥補不如食補,說郭夫人是懷孕,最是要注意飲食葷素搭配,倒是很不必用太多的補藥。”

郭誠又不是大夫,隻能木訥地點頭。倒是坐在最上首的郭老太太搭話:“老婆子也覺得太子妃說的正是理,吃啥人參燕窩也不如五穀雜糧來得補。”

阿保點頭:“老夫人是有大智慧的。”

把郭老祖母樂得喜滋滋:太子妃身邊的太監都誇我有大智慧!

等到阿保走後,郭老祖母笑開了花兒:“元芳和太子妃的感情真好。”

……

“元華和元芳的感情自來是極好的,我這個做大姐的,又怎麼被堂堂太子妃看在眼裏。”武順聽聞郭家人來說自己小妹妹有了身孕,怕是不方便再來往於賀蘭家了。

轉眼就聽聞太子妃命人送去衣料和藥材。此時如同馬蜂一般的武順真是看什麼都不順眼,對著誰都想刺一刺。

楊氏安慰苦命的大女兒:“元芳和你這裏的事情不同,那是有了身子的喜事,太子妃的賞賜重一點也是理所應當。再說了,太子妃不是告訴你了麼,等到文哥出了孝期,就讓他承了爵位……”

“爵位!不過是區區開國男罷了。元華如今是太子妃,卻一點也不抬舉自己的娘家人。難道非要等到東宮進了身份高的妾室,才能想起來娘家的好處?”武順說不清楚自己心中的苦悶是什麼,也許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二妹妹變得越來越有主見,不肯聽從自己這個大姐的吩咐;也許是因為二妹妹深厚的福澤和越來越高的身份讓自己覺得有些嫉妒;也許是二妹妹能夠真心實意地對三妹妹好,事事都給三妹妹做臉,而對著自己總是諸多敷衍……總之,現如今沒有了夫君的武順知道,自己今後的指望就隻能是未滿七歲的兒子了。

楊氏訥訥無言。她知道元英說的話其實是站不住腳的,三個女兒都嫁出去了,哪裏有相互幹涉別人家事情的?就算是要幫襯,也是量力而行——再說了元華也不是不肯幫襯元英,隻是說等到文哥兒出孝之後。

可是理智歸理智,從情感上來說,在父母眼裏,有出息的那個孩子拔拉一下過得不如意的,本就是正常的事。而元華如今是太子妃,能夠拔拉元英的地方真的就太多了。

究其根本,這是一種同情弱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楊氏想讓三個女兒的日子都好過。

那麼為什麼楊氏心心念念的都是老大武順,而沒有想到嫁入郭家的老三過的也並不是什麼逍遙得意的日子呢?

那就是另外一句俗語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武順每回對著楊氏諸多訴苦,而武穎卻每每都說自己過得很不錯。久而久之,楊氏就覺得大女兒的日子真的是不好過了。

……

其次一個領盒飯的人就出乎大家的意料了——是長樂公主李麗質。

李麗質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嫡長女,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長大的,嫁入長孫家之後過得也很幸福美滿,誰人都料想不到她年紀輕輕就忽然這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