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大家其樂融融,武順不甘寂寞地問小相氏:“大嫂,宜樂怎麼沒來?她就算訂了親事,也不該不出來見見自己的親姑姑呀——咱們今日又沒有外人。”

小相氏略尷尬,不知道這個脾氣最大的小姑子是要給自己難堪,還是給太子妃添堵,隻好說:“宜樂身體有些不適,小郡主如今還小呢,萬一要是過了病氣可就不好了。是我做主不讓她出來的。這孩子知道幾位姑姑要來,也是想念得緊,托我把她早早繡好的絲帕送給她幾位姑姑。”

一番攀談,也是挺無趣的。

楊氏自然是疼愛武顏的,但是如今她更憐憫守寡的大女兒,因此對著武顏說的話,總是有意無意就往幫襯元英這頭拐去。

小相氏為了兒女前程也是要巴結著武顏,好在她的奉承並不讓人反感。

武順等閑不開口,但是眼神陰鬱,有些瘮人,但凡開口,必定就是給人找不痛快。

也隻有武穎,是真心真意為見到自己的二姐姐而開心。

沒等到用哺食,武顏就提出告辭了——其實按照李二陛下的恩賜,太子妃在娘家用一頓飯也是順理成章的,可是武顏因為心裏記掛著人偶的事情,想要早早回去。

女眷們將太子妃和兩位公主送出二道門,看見太子殿下玉樹臨風地站在二道門前。

於是眾人又再次給李治請安。

李治受禮之後,很自然地對武顏說:“咱們回去吧。”

咱們。

武順在人群中央,反複咀嚼這兩個字:可惜了再沒對我說“咱們”的人了!二妹妹真是天生好命,若是能將福氣分給我一點、若是……

☆、第七十二章

武顏並不知道武順此刻內心的波動,就算知道,也不會放在眼裏。各人的生活都是各人過出來的。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許以偏概全了,但是對於武順來說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如今守寡的妻姐也好,日後的韓國夫人也好,對於如今的李治而言,全然沒有意義,不過是一個活人罷了。

此時的李治根本就沒有多投一個眼神過去。

李治先是帶著武顏去向李二陛下謝恩,複而被李世民留下一起吃了一頓飯。

飯後,晉陽和新城對著太子夫婦告別。

等到彎月東升,太子和太子妃終於回到東宮。武顏對著椿兒和柳兒說:"我與太子有話要說,你們先去備些熱水,哦,再和阿保說,自今兒起,太子殿下就先不回麗正殿歇息了。"

前半句讓兩個丫鬟摸不著頭腦,後半句倒是讓她們開開心心地應下,本來嘛,小郡主都快半歲了,太子殿下卻極少留宿光天殿。太子殿下不留宿,太子妃怎麼生小皇孫?兩個丫鬟雖然還是姑娘身子,可是對夫妻人倫大事也不是懵懂無知的。

李治張嘴欲言,武顏卻完全不給他插嘴的機會,直接說:"就這樣吧,你們先退下。"

然後,身為太子妃得力大丫鬟的柳兒和椿兒就一臉喜氣地退下了。

椿兒臨走前還問了一句:"奴婢把小郡主抱去奶娘那裏?"

武顏搖頭:"先不急,待會我會傳喚你。"

等到門關上,屋裏隻剩下太子一家三口--從肉身上來說是三個,從靈魂的角度上來說應該是兩個才對。

武顏把小郡主往桌子上一放,自己金刀大馬地坐在椅子上。

小郡主也不覺得桌子生硬,更是毫不哭鬧,張著圓溜溜的眼睛,懵懂四顧。隻是這樣子,任憑是誰也不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孩子,而是殘缺的魂魄。由此足可以看出李治高深的法術和施法的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