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美國女子高爾夫公開賽上,樸英碧以四杆優勢獲得冠軍,此舉讓韓國人備受鼓舞。同時,更多的人表示驚訝:一個還不滿20歲的女孩,是如何力克群雄獲得第一名的呢?在麵對記者采訪時,樸英碧緩緩道出了埋藏心中的故事:原來,十多年前,當樸英碧還是小孩子時,韓國女子高爾夫名將樸世莉在自己20歲的時候拿到了1998年美國女子公開賽冠軍。當時的小英碧就被於偶像樸世莉的風采所感染,也是從那時起,高爾夫成為她最熱愛的運動。她立誌長大後要做與她一樣出色的高爾夫選手。帶著這個信念,小英碧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練習,過人的天賦加之不懈的努力,使她的技藝進步神速。
終於,在十幾年後,樸英碧果然取代樸世莉成為最年輕的美國女子公開賽冠軍。現在,她與自己的偶像站到了同樣的高度,樸英碧深知自己的成功與偶像的激勵作用密不可分,她也希望自己可以鼓舞起更多後來者的積極性,在未來創造出更好的成績,她說:“如果我能起到當初樸世莉的作用,那將是非常好的事情,可能再過十幾年,現在的小孩子們就會實現他們的夢想了!”
毋庸置疑,有偶像的孩子,內心中一定是向往更美好的自己的。偶像對於十到二十歲的青少年影響尤為巨大。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正處於成長發育的特殊時期,他們好奇心強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雖然仍然稚嫩青澀,但在心靈中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個階段,偶像開始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角色。孩子們對偶像或崇拜或狂熱,但他們也經常在五花八門的偶像間“見異思遷”。這往往和社會或同伴中的“潮流走向”相一致。
對於偶像,家長們不要恐懼,但也不要輕視。最恰當的做法是幫孩子選擇一個“正確”的偶像,對孩子的偶像崇拜進行積極的引導。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既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世界,又能發揮偶像的引導和影響的力量,促進孩子的成長。給孩子一個可以促進他成長的偶像,就像坐在星空下與孩子看星星,我們隻需給他們講星座的傳說,指給他們看那些最亮的星星,就好了。
但是有一種情況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那就是要關注或重視孩子對偶像的執迷程度。如果在發現孩子在迷戀偶像方麵開始有一些不當行為時,家長和學校都要有力配合,采取措施,幫助孩子走出泥潭,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對一件事物的過分迷戀,會對他今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