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時如今早已成為一個電影裏的符號,英年早逝給這位年輕影帝增添了更多的悲劇色彩,以至於成為不可褻瀆的存在,就在現在還有不少人爭論到底是池言歌的演技好還是殷時的演技好,每次都是殷時奪得桂冠。
盡管,池言歌覺得自己現在的演技肯定比之前好,但耐不住殷時早就成了白月光。
“這個角色隻有你能演。”江留說的時候,目光認真,像是池言歌要是說不演他下一刻就能把池言歌給綁到片場逼著他演一樣。
“你就不怕我到時候演了被罵不像是殷時?”
池言歌本來隻是說句玩笑話,卻沒想到,還真預料到了之後的輿論。
在他被江留半利誘半脅迫地演了這部電影之後,果然有許多人反對他的出演,覺得殷時誰都演不出來,池言歌是在毀了這個角色。
這種論調一直持續了兩年,直到,《殷時傳》殺青定檔,江留和池言歌將這一部電影完整地呈現給人們之後,就再也沒人說池言歌演不出殷時了。
演他自己有什麼難的,池言歌一舉一動完全就是電影中的殷時,熟悉到他完全不需要演,有時候和江留一個眼神對上,就順理成章地把台詞說出來了。
他曾經的坎坷和挫折在電影裏都成為了永不磨滅的徽章,成為了他閃閃發光的不可或缺的優點,演著演著,反而解了心結。
這部電影一切都那麼完美,就像是把他的一生回放了一樣。
唯一讓池言歌感到不完美的,就是江留不管怎麼樣都不同意他把最後的死因演成酒精中毒,非要他演出饑寒交迫而死的感覺,美名其曰,為了藝術效果。
這下,更是洗不脫了,坐實了饑寒交迫的可憐死因。
不過,池言歌還是逼著江留在電影謝幕的時候加了一行小字,寫明了殷時本人的死因並非電影裏所說,而是出於酒精中毒。
這或許算是辟謠,但池言歌感覺一群看過電影淚眼朦朧的人有沒有心思看那一行小字都難說。
《殷時傳》的首映辦得很好,超過半數的觀眾們在看完電影之後都是安安靜靜地,不時會傳來啜泣的聲音,直到宗雲為這部電影演唱的片尾曲播放完畢,都沒人離開。
寂靜之後是一片熱潮般的掌聲。
記者們蜂擁而上,詢問著主演們問題。
紅著眼圈的女記者采訪池言歌,“請問,您會不會在演這部戲的時候覺得命運有時候太不公平了呢?像殷時這樣的好演員卻遭受非議,這樣孤單地死去,實在太可憐了。”
“我倒不覺得命運不公平,也不覺得殷時可憐。”
而池言歌依舊語出驚人,青年毫不在意,反而坦蕩蕩地,說,“殷時很幸運,有很多能銘記他的影迷朋友們,有那麼多電影流傳,還有,愛他的人。”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望向的是觀影席裏的一個角落,角落裏的男人和其他人一樣,正在站起來為他鼓掌。
那是愛他的人,專程從繁雜的公司事務裏抽出身來看他的電影。
池言歌隱約看到男人的指間有一點璀璨的寒芒閃過,是戴在刻著他名字的戒指在燈光下的折射。他忽然揚了揚手,無名指間銀白色的戒指暴露在鏡頭中,閃著耀眼的光。
“我們都很幸運,能有一起相愛的人。”池言歌笑著說,“這就夠了,沒什麼不公平。”
有記者們敏銳地覺察到秀恩愛的氣息,鏡頭往觀眾席一轉,戴著金絲邊眼鏡皮膚白皙的男人正目光灼灼地看著台上的人,默默鼓掌。
嗐,這狗糧太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