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童溪的工作沒黃麗說的那麼差。
她所在的報社是某委直管的一家文化傳媒集團的下級單位,能解決A市戶口,也是個挺多人想去的地方。沒錢途是真的,比起去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同學,待遇確實有點寒磣。
但要說又苦又累,卻算不上。
童溪每周實習三天,要寫稿、排版,也會經常跟著同事出差,去看各地的非遺項目。
實習期間,她去過湘西貴州一帶的苗寨,看那裏的刺繡、銀飾和鼓舞,去過雲南探訪普洱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也去過風吹草原的內蒙和質樸豪放的陝西,聽長調民歌,看秧歌窯洞。
過陣子還要去昆曲之鄉,訪昆曲大師。
雖說出差有點累,但她喜歡,也就樂在其中不覺得辛苦了。何況這些見聞都能成為素材,給她寫小說的靈感,那才是她真正賴以生存的收入。
這份工作,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
那就隻能用相親堵住媽媽的嘴!
童溪懷著一種慷慨赴死的心態,將手機扔回包裏,進了菜館,去參加她人生第一次的相親。
-
正是晚飯點,菜館雖相對別處冷清,客人卻也不少,服務員將她引到二樓的角落。
挺雅致的裝修,拿屏風隔開外麵的桌椅,燈光柔和昏黃,隱蔽而安靜。
相親的男人叫楊曦,麵貌白淨,長得也挺帥,身高腿長,Polo衫勾勒出流暢的手臂線條,顯然是時常健身保持身材。童溪過去時,他起身幫她拉開座椅,隨口笑著招呼,“時間掐得還真準。石姐說你愛吃甜食,就先點了兩樣招牌菜,你再看看想吃什麼。”
略微熟稔的語氣,熱情恰到好處。
在童溪翻看菜單的時候,他又提起了兩人都熟悉的石琳。
這多少衝淡了童溪被趕鴨子上架相親的尷尬。
她跟楊曦其實見過一麵。
是在今年夏天,報社裏組織了一場文化沙龍,她協助副主編石琳組織活動。楊曦手裏有家文化公司,跟童溪所在的集團有些業務合作,據說那次也來了,不過她沒什麼印象。
倒是楊曦,不知怎麼看對了眼,想讓石琳介紹認識。
童溪自從大三那年分手後就沒動過戀愛的念頭,當然拒絕了。之後石琳又提了兩次,還給她看楊曦的照片,撮合了兩回,她都沒應。
結果這事兒還沒完。
九月初石琳年休回家,因為跟童溪是老鄉且感情很好,幫著帶了兩樣東西到童溪家。楊曦正好在那邊辦事,不知怎麼就混到了石琳跟童溪爸媽的飯桌上,給黃麗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黃麗女士親口誇讚,此人長得帥,性格好,商科碩士畢業,做事有分寸,26歲的年紀就能運營一家業績不錯的公司,能力和背景顯然也不錯。最難得的是對感情也很認真,這點石琳能作證。
這樣的品貌能耐,分明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金龜婿嘛!
黃麗女士覺得,童溪如果不肯回省城過舒服日子,就得找這麼個人分擔壓力,不能再拗著脾氣,獨自在A市吃苦。
於是在跟童溪為工作的事爭執不下時,退了半步,搞出今晚這一出。
童溪不想跟家裏鬧太僵,既然工作的事不能讓步,就隻能硬著頭皮來了。
菜陸續端上來,外麵夜色漸濃,路燈下有人行色匆匆,有人飯後散步。
窗內桌邊,相親的男女相對坐著。
年輕的小楊總,有張很會說話的嘴,做事又體貼周到,肯定不缺人追。童溪實在想不通他是看上了自己哪裏,找石琳牽線不成,居然會跑去收買老童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