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婉轉的唱腔,行雲流水的身段,百聽不厭,百看不膩。

相比其他傳統劇種,昆曲也享受著更多的關注,學校裏有昆曲賞析課程,有昆曲社,有學術研究和論壇活動,也屢屢站在國際交流的舞台交流發揚,成為亮眼的名片。但昆曲藝術的傳承,仍然有許多困難,比如缺年輕人的關注和傳襲,缺新鮮優秀的劇目。

一種藝術如果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它就隻能是古老璀璨的遺產,而失去活在當下的生命力。

這是許多老藝術家的憂慮。

也是童溪她們努力解決的問題。

十月底的A市已經漸漸寒冷起來,隔著5小時高鐵車程的蘇州卻不冷不熱,溫度剛好。

童溪跟同事飛奔到酒店,辦好入住稍微收拾了下,趕緊去采訪。

先生出身昆曲世家,待人很和氣,童溪之前看過他演的戲,難得碰見當麵采訪的機會,有點追星成功的喜悅。采訪持續了兩三個小時,結束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她趁熱打鐵地整理稿件,等任務完成後洗個澡躺倒床上,已是半夜12點。

終於能安心睡覺了。

童溪美滋滋地捧著手機,睡前習慣性刷評論。

一本小說寫完,就像一座房子修建完成,收獲滿足感和成就感之外,她還蠻喜歡看評論的——共鳴誇獎會讓她開心,批評建議也能讓她跳出來審視缺點和短處,接著磨煉技巧和文筆,碰上有趣的讀者,還能觸發點兒靈感出來。

但今晚看到評論後,她唇角的笑意卻漸漸凝固。

連續二十多條評論,從免費章到V章,每一條都是帶著負分的批評指責,齊刷刷地占滿最新評論的界麵,也有人回複糾正,幾乎要吵起來。

這種情況童溪不是沒遇到過。

她雖然算個學酥,卻是在跟穆逸舟分手十分苦悶的時候才學著寫小說來排遣的。寫文這事情講究天分,跟學曆並不掛鉤,她練了兩年,如今寫得還算好看,但也不是沒毛病,碰到批評很正常。

但今晚這些卻不同——

二十多條負分評論,看似在談論文章的內容,實則故意歪曲,斷章取義,罵男主渣女主賤,配角腦子有坑莫名其妙,情節沒邏輯沒常識,文筆弱智小學生,後悔買V不該浪費錢。

一眼掃過去,負能量撲麵而來。

童溪:……

挑刺也可以,您好歹講點道理呀。

這就算了,底下有好心的小天使幫著解釋時,那人還立馬反駁回去,看似在討論,實則胡攪蠻纏,而後升級為吵架。

其直接結果就是糟心。

普通讀者沒那閑心,要真碰到雷點或者看著不爽,打個負分罵兩句,最多去第一章 排個雷,就另找喜歡的去看了。哪怕挑刺,也是指出確實存在的問題,打負分的理由也能讓人接受,不像這位,故意歪曲誤導斷章取義,一路鍥而不舍地罵,說得跟真的似的。

文章完結後,一大堆養肥的讀者開始看文,碰見這種糟心的評論,沒準就有幾個人被影響心情,直接不看了。

意圖很明顯。也不知道她是招誰恨了,讓人花這麼多功夫來添堵。

童溪揉了揉頭發。

說不生氣那是假的。

要是在職場碰見使這種陰招的人,她還能分析出正主兒剛一剛,畢竟利益相關的就那麼些人,圈子有限。但隔著條網線,對方肆無忌憚,披個馬甲就能卷土重來,她卻查不到背後是誰,想PK都找不到正主兒。

真酸爽。

童溪頭疼地閉眼,這一整天趕路工作寫稿實在太累,沉重的眼皮一旦闔上,腦海裏還沒怎麼琢磨這事兒,就沉沉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