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一、夢回百年(3 / 3)

“傻孩子,這些銀子能算什麼,隻要你進宮,能選上修女,那自然是極好,就算退一萬步講,要是你沒被選上,這銀子也是防著一起子的人作踐咱們家,免得得罪了宮裏的貴人兒,叫咱們杏兒吃了暗虧!”

“你阿瑪在南邊幹的還不錯,巡撫也器重他,給了他轉運糧草的美差,就是廣西那頭有點亂,長毛逆賊還流竄到了湖南,你阿瑪估摸著南邊著實有點不安穩,你要是入宮得了寵,能幫你阿瑪吹吹風,調回到京城,一家子和和美美的住一起這樣才好呢”富察氏絮絮叨叨地著閑話,手裏還不閑著,做著針線活,一針針地繡著一個合歡鴛鴦的花式。

得寵?我穿越到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就是為了得到那個短命皇帝的寵愛?然後再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過上半個世紀(這個時候葉星真完全把自己帶入了杏貞這個角色)?杏貞聽著自己母親的絮叨,嘴邊掛著一抹淺淺的冷笑。

當然,先要得寵。

想了一會子心事,杏貞覺得端坐著有點腰酸,把手和帕子放在腿上,翹了個二郎腿抖了起來,看到富察氏那憋氣鼓大的雙眼,這才想起自己現在的身份,訕訕地把腿放下來,眼看著富察氏又要張嘴嘮叨,杏貞想起了一件事,開始問母親:“額娘,咱們家可有邸報?”

“邸報?那玩意以前你阿瑪在京裏做事的時候有的抄回家,後來你阿瑪放了外任,這邸報啊就要花錢去咱們旗佐領那買了,也要好幾個錢,我那裏舍得花那個錢!”富察氏果然被自己大女兒轉移了話題,忘記了教訓杏貞的坐姿不雅,“去年的邸報還在你阿瑪的書房裏放著呢,我你一個女孩子家家的,看那些東西要幹嘛?”

“閑來無事,去看看新鮮也好的。”杏貞起身施了禮,帶著丫頭婉兒轉身就走出了這個院子,妹妹梅兒叫著,“姐姐等我同去!”跑過來拉住杏貞的手,杏貞低頭看看這個眉眼極像自己的女孩,掐了掐有點梅兒有點嬰兒肥的臉蛋,笑著:“那你陪姐姐去找找,順便姐姐啊教你認幾個字。”

“上次認得字我想寫寫呢,姐姐。”

“好嘞,叫婉兒給你磨墨。”

一行三人穿過東廂的花門,到了一個隔斷的院子裏,院子裏有一座孤零零老舊的抱廈,就是葉赫那拉惠征的書房了。

打開門一看,喲嗬,惠征雖然是個監生出身,房子裏的書倒是真不少,諸子百家和一些四書五經,杏貞叫葉頭伺候妹妹梅兒磨墨寫字,自己在書架上細細的找了一番。

鬱悶,怎麼連一本閑書都沒?就算什麼《金瓶梅》這種露骨的書沒有,那怎麼連什麼納蘭性德的《飲水詞》、曹雪芹的《石頭記》都不見半本,這個資訊如此匱乏的時代,沒這些那日子可真難過咯。

杏貞心裏嘀咕著,放在香樟木書架第三格的舊邸報被她找到了。她坐在羅漢床的榻上,仔細地翻閱起來。

鹹豐帝奕詝,道光十一年出生。道光於185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後,他於同月已未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鹹豐”。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宣宗(即道光帝)殯,二十六日皇四子奕詝繼皇帝位,二十七日冊諡福晉薩克達氏為孝德皇後;賜封格格武佳氏為雲貴人。十月二十七日,行孝德皇後冊諡禮,將孝德皇後梓宮暫安於田村。

這麼起來,鹹豐皇帝現在還沒有皇後了?難道那個東邊的慈安也是繼後不成?杏貞的長指甲無意識地在黃的邸報上劃來劃去,丫頭婉兒正和妹妹梅兒嘰嘰喳喳的話,到什麼樂事,兩個人笑了起來,把門口的麻雀兒都驚跑了。

那不是我也有機會了?杏貞喜滋滋地這麼想著,但曆史上的慈禧為什麼沒有成為皇後呢?是因為家世不夠高貴嗎?葉赫那拉氏也是滿族老姓了。估計還是內廷的關係,到時候進了宮,可千萬不能在脾氣上栽了跟頭,杏貞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一個男人穿越成古代的女人,又是一個秀女,再怎麼裝賢良淑德也是不像樣的。

兩個女孩的笑聲越來越響,杏貞終於被吵醒回到了現實中,她趕緊喝住了兩個笑的過分的丫頭,“噓噓噓,聲點兒,等下額娘過來又要訓斥咱們沒有女孩子的樣兒了,給我點聲!”

“大姐,你看,今個氣好,你再過幾就要進宮了,萬一選上了,估摸著以後出來的時光就少了,下午我陪你出去逛逛?聽隔壁朱禦使家的二丫頭講,今橋的把戲多了去了!”

“我那裏還能去那種人多的地兒!你沒看見,額娘隻許我在這個胡同裏晃悠,這還叫我掌燈的點兒必須得進房了,那些多的把戲,也就是心裏念想念想罷了!”

“額娘真掃興!”

“你呀,也別一味憨玩兒!”杏貞蹲下身子給梅兒理了理衣服的袖子,“平時裏多看看書,多認幾個字,然後跟額娘學學管家的本事兒,以後呀學的到!”

“嗯,知道了大姐,咱們去額娘的房裏用飯去。”

這些邸報等用了飯再來看算了,反正也沒什麼大事兒吧,杏貞以一種僵硬地端莊姿勢一搖一擺地走出門,難以想象要是穿上花盆底鞋怎麼走,接下來第一要緊的就是學走路!杏貞把手裏的手絹緊緊的團成一團,心裏狠的這麼想著。

注一寧池廣太道:雍正十一年十二月(174年1月),置安徽寧池太廣道,領安慶府(簡稱“安”)、徽州府(簡稱“徽”)、池州府(簡稱“池”)、太平府(簡稱“太”)、寧國府(簡稱“寧”)、廣德直隸州(簡稱“廣”),治安慶府。雍正十二年十月(174年11月),遷道治於蕪湖縣。

鹹豐五年十月(1855年1月),析安慶府往屬於廬鳳道,道名遂改為徽寧池太廣道,遷道治於寧國府。該道帶兵備銜,加按察使銜,可以專折奏事,暫歸浙江巡撫兼轄。鹹豐十年(186年),遷道治於徽州府祁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