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和皇帝竟然同一天薨世,上皇留下了旨意,讓忠順親王即位,至於其他幾位親王,全都去給上皇守陵去了。

至於皇帝怎麼會這麼突然地死了,還真不複雜,也沒有那麼多的陰謀論,皇帝聽到上皇的遺旨,得知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之後,生生地吐了一口心頭血,然後一口氣兒沒換上來,直接沒了。

三皇子涉嫌謀害皇帝,下場可想而知!

期間各種紛紛擾擾,等到忠順能徹底上朝理政,已然是小半年過去了。

人生真是一場大戲,奇怪的狠,從來沒有想過要登上皇位的荒唐王爺忠順竟然有朝一日能登上大位,這實在也算是個諷刺之事。

至於那些蠅營狗苟的人物,甚至是啥也沒得到。

忠順即位之後,大家還害怕這位之前的赫赫威名會讓朝野反彈呢,可惜的是,一點兒風浪都沒有,反而民間的聲望超過了大行皇帝。

蓋因忠順在和上皇出行期間,做了太多的好事兒,足夠讓各地的百姓對他感恩戴德了。

朝臣們總覺得自己悟出了些什麼不得了的事情。隻怕是早有預謀吧。

這種陰謀論也不是沒有市場,主要是因為忠順的經曆堪比大戲一樣精彩,朝野有這種議論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成為了手握天下大權的皇帝,忠順覺得人生真是奇妙,當了皇帝之後,他才發現,坐在這個位置上,並不隻有風光。

好在自己是真的和皇父學習了許多,想想當初那些一答一問的事情,想想自己曾經抄過的那些書籍,想想自己處理的各地的民生百科。

忠順覺得自己心中是不慌的!

當然了,忠順比朝臣們更加清楚的是,皇父為了推自己上位,其實也真是蠻拚的,而且不知道他是從什麼時候就起了這個心^

順承帝在位二十七年,晚年選擇了和皇父一樣的策略,將皇位讓給了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繼承人,風華絕代的太子……

☆、第87章 李重潤番外

李重潤番外

作為嫡長子的李重潤在父親李顯即位之後,便被封為了太子,拉開了他風光偉大的顯赫一生。

李重潤理所當然是個聰明孩子,作為皇太孫的李重潤降生之後,當時的高宗皇帝歡喜極了,嫡長孫啊,李氏家族的下下任繼承人誕生了。出生當年就被封為了皇太孫。

高宗為此還大赦天下,廣而告之,讓天下人都沾沾皇太孫的喜氣兒。

這種被期待而生的孩子一般都是命運多舛之徒(主角的待遇),不過在李重潤這裏算是個例外了。

皇祖父為皇太孫取名重照,可見心中期待之意,不過中宗皇帝李顯即位之後,為兒子改了名字,為重潤!(這裏並不是因為避諱武曌之名,隻是楊廣以為人家就一直叫李重潤,所以一直管人家叫重潤、重潤的,李重照也因此更名為李重潤。)

中宗即位之後,李重照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太子殿下。雖然年紀還小,可是李重潤聰慧好學,中宗對於長子頗為滿意。

皇祖父過世之後,皇父似乎一直沉溺在悲傷之中,也不去理會朝政,任由輔臣裴炎和太後聯手理事。

當然,這也是吃過輔臣大虧的高宗為兒子保駕護航的一片心意。太宗薨世之後,為高宗皇帝留下了幾位輔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璦。

為了奪回對於朝堂的掌控,高宗顯然是吃了不少苦頭,所以到了晚期,他的身體不好,天後武氏佐政時對於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璦等人的排擠和打壓坐視不理。

到了最後,天後直接將這些關隴大族給排擠出了朝堂,大大地打壓了世家大族的勢力一番。

到了自己的兒子了,高宗顯然不想讓兒子吃這個苦頭,所以臨終之前,雖然也為兒子安排了輔臣裴炎,不過也讓天後武氏垂簾聽政,彼此之間製衡,為兒子贏得一個相對廣闊一些的成長周轉空間。

不過等到高宗駕崩之後,反而是天後和裴炎聯手起來,將中宗皇帝給架空了。

朝政盡皆聽命與天後武氏。

這個時候的中宗皇帝選擇了韜光養晦,並沒有著急要從母親手上收回權力,不過他韜光養晦的同時,也不忘記了要教導太子。

作為下一任的皇帝的太子李重潤就中宗皇帝的跟屁蟲!

即便是要去跟紈絝子弟們去打個馬球,都要帶著兒子一起去,你也不怕將自家兒子給帶壞了麼?

不過顯然,中宗皇帝是個極為自信之人,所以一點兒也不怕太子跟著自己移了性情,反而還興致勃勃地拉著兒子玩會兒,指點一下他的騎術之類的。

李重潤年少,有些少年心性倒也可以理解的,父子倆在這種玩鬧之中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感情,而且這也是李重潤將來崇拜自家皇父跟腦殘粉一樣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