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3章 談話治療(上)(1 / 2)

將三人隔開之後,馬超就吩咐下人跟這三個小黑屋區別對待,郭圖跟辛毗的夥食,自然一天比一天好。而可憐的審配,那夥食是一天比一天差,到了最後,幾乎是不給送飯了。

因為馬超已經看出來了,郭圖已經在時光的消磨裏漸漸有了重覓新主的打算,而自己已經第一人選。所以,對於郭圖的夥食,肯定要跟自己的手下一個標準,不但要吃飽,還得吃好,不能天天炸雞翅膀對待,省得跟高幹一樣,出來後還得費心幫他減肥;而辛毗這個人早先就對袁紹有所不滿,隻不過放不下心中的感恩枷鎖,加之他哥哥已經投靠了曹操,所以他現在正處於迷惘期,那夥食也不能差了。至少,在他想清楚之前,不能餓死。

而招降辛毗,也隻是時間問題,隻要審配帶頭同意了,辛毗基本上沒有理由反對。至於說跟哥哥各為其主,那根本不是事兒,諸葛亮跟諸葛瑾不也是這種情況?古代其實挺有意思的,兄弟之間可以政見不同,也可以為了準尋各自的真理去努力奮鬥,而他們的君主,呃,得是英明的君主,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因為這個原因而刻意疏遠屬下。因為在講究‘忠’的同時,還有一個‘義’這個大鎖,牢牢綁住了人們的思想。想在曆史上留下好名聲,若是連這點容人的氣量都沒有,也就沒啥意思了。所以,君主跟屬下都心知肚明的情況下,這也就成了潛規則,犯不著為這個事兒而較真兒。

最難對付的,就是審配這個倔強的老頭兒,這老頭兒是袁家的死忠份子。而在封建思想的荼毒下,他已經嚴重扭曲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即便知道自己還有美好的明天,但就是在條條框框裏跳不出來,還要裝作一副舍生取義的德行來慷慨赴死。

馬超知道,審配已經學會了打麻將,也會跟自己聊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題,但這跟談戀愛一樣。人家目前對你馬超還沒有什麼好感,隻是當作普通朋友一般對待,根本沒有想過跟你一輩子的那方麵。所以,馬超首先就得擾亂審配的思維,渾水摸魚。至少,要在審配餓得眼冒金星、思維遲鈍的時候才容易攻破他的心房。

其實,來到古代後,馬超一直還未弄明白這些古人選擇老板的根本原因,這自然是新思想跟老思想格格不入的一種表現。至少,在馬超想來,君主跟屬下就是領導跟員工的關係一般。像審配這樣的,明顯是以前的企業破產了,按馬超的思路,企業破產自然是要另謀出路了。他實在想不通這些文人為啥還會死乞白賴的跟企業共存亡,即便有另謀出路的想法,也不積極主動投簡曆,找下家,反而還讓別的優質公司低聲下氣的來求他們,至少也要給個台階,他們才擺出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勉強上任。

馬超真的想不通那些把自己的命運跟企業綁到一條線上的人的思想,因為曆史上也沒有說清‘忠’這個字到底有何界定。至少,關羽、張遼這兩人就是明顯的例子。兩人都曾投靠過不止一個主公,但曆史卻不敢說他們不忠。

那麼作為人臣,為什麼有的可以在失敗時候投靠明主,也符合倫理,有的必須盡忠殉職到底呢?比如那個一直讓馬超很遺憾的沮授,他作為倒黴的代表來說,袁紹對他一直都很壓抑,他是完全有理由投靠曹操的,比許攸之類更有一百倍的理由。馬超通過這兩人的比較就想,投降與否,本身並無對錯之分,隻是每個人對儒家的忠理解程度不一樣而已。忠作為一個道德概念,被用於為人處世的標準,缺乏明確的細則,顯得過於寬泛。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忠這個問題上搖擺不定,每個時代都有盡忠之士,也有叛臣,褒貶的尺寸,沒人能夠掌握那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