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懂得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有一顆同理心,這樣的人才具有親和力,他的人際關係才是良好的。

當然,年輕人學心理學,不僅僅在於洞悉世事,看懂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更多的應該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原理指導自己的人生實踐,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獲得成功。特別是在情緒方麵,大多數的年輕人的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情緒化,衝動、急躁,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一點不順心的小事都能影響到他們的心態和行為。

[2]第2節:序言:年輕人要懂點處世心理學(2)

比如,在你上班的路上發生了一件讓你很不開心的事情,讓你積累了很多負麵情緒,當你到公司後,你可能就會把別人一些無意識的動作解讀成是故意針對你,因而與人發生爭執;如果你在公司和同事鬧了不愉快,回到家可能會誤解家人的關心,而拿家人當出氣筒。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關注、認同,但很多年輕人眼中看到的別人不過是他自己內心感覺的投射,這投射籠罩著他的情緒,因此出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情景。如果年輕人能了解這一點,將會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生活中也會多一點快樂,少一些煩惱。

心理學與年輕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年輕人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年輕人要在自身成長、事業發展、經營情感三個方麵有效地處理內心衝突,而這都可以從心理學中獲益良深,實現內心的平衡與心靈的飛躍。

這本書主要根據我所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告訴年輕人應該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如何正確思考、如何獲取成功、如何擺脫心理困惑等。沒有抽象的理論,隻有鮮活的案例,希望讀者和我一起體驗愉悅的精神享受。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帶給你的不僅僅是知識和趣味,還有終身的幸福和快樂!

水淼

[3]第3節: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自我概念(1)

第1章年輕人優化形象先掌握7個概念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

1.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自我概念

我們每個人在認識紛繁蕪雜的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渴望了解自身跌宕起伏的內心世界,但讓我們感到最可悲的是,我們經常對自己認識不清,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跟別人相比,自己有什麼不足,或是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那麼,他的人生道路一定會彎彎曲曲。他不知道何去何從,甚至會經常迷路。就像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說的:"誰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他也就在心中點燃了一盞光芒普照的明燈。"

夏炎是一個不太自信的年輕人。盡管他已經讀完大學,並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還是覺得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強--他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貧困,靠著救濟金才讀完了從小學到大學的課程,而他的同學、朋友個個都比他家庭條件好。由於自卑,到了30多歲他還不敢談女朋友,總擔心女孩子瞧不起他,也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時尚、驕傲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