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1 / 3)

聲道:“大哥,你放心,我很快就會送六哥去地下陪你,讓你黃泉路上,不至於寂寞,也算我這個做兄弟的對你最後一點心意。”

楚琰頭顱垂落,長戟卻依然撐持著他的身體。雖然身死魂滅,他仍然是一副高傲不屈的模樣。而他的霸業,還未開始,就隨著他的生命一起結束。

裴鴻漸高聲道:“楚琰已死,爾等還要負隅頑抗嗎?”

楚玨身後的士兵也跟著喊道:“楚琰已死,楚琰已死,楚琰已死!”

叛軍聽到喊聲,士氣大潰,紛紛放下手中武器。

楚瑜摘下頭盔,走到楚玨身邊,“六弟,恭喜了。”他看了裴鴻漸一眼,“沒想到他竟然是你的人。”

楚玨佯裝沉痛道:“我今日失了一個兄弟,何喜之有?”

楚瑜心中冷笑,麵上淡然道:“是我失言了。”

“我聞宮中亦有殺聲,不知父皇如何了,你我一同去看父皇吧。”楚玨滿臉憂心忡忡。

“好。”楚瑜說。

“不過在看父皇之前,容我為大哥收屍,畢竟我與大哥兄弟一場。”楚玨的言下之意,就是楚瑜對於楚琰沒有兄弟之情。

楚瑜不是蠢人,自然聽得出楚玨的話外之音,不過他懶得和楚玨浪費口舌,“確實應該為大哥收屍,不過我是在是太過擔心父皇,不如九弟留下為大哥收屍,我去看望父皇。”

若是讓楚瑜先去看文帝,不僅會讓文帝對楚瑜的印象更佳,而且大部分的功勞說不定都讓楚瑜占了,楚玨焉能答應。

楚玨心念電轉,看向裴鴻漸,“我也十分擔心父皇,鴻漸和大哥主仆一場,就讓鴻漸為大哥收屍,我還是與六哥一同看望父皇。”

裴鴻漸聞弦歌而知雅意,說:“雖然我不得不大義滅親,但我與太子殿下畢竟主仆多年,請六殿下和九殿下成全在下。”

“好。”楚瑜邁步離去。

楚玨走在楚瑜身後,心中暗恨。

楚瑜和楚玨走到長生殿前,求見文帝。

一名太監領著楚瑜和楚玨,走入了長生殿。

長生殿中,文帝麵色沉沉,喜怒難辨。

楚瑜和楚玨向文帝行禮,齊聲道:“參見父皇。”

“平身吧。”文帝淡淡地說,“他……死了嗎?”

“惡首已經伏誅。”楚玨麵有得色。

文帝沉默半晌,說:“如何死的?”

“為裴鴻漸所殺。”楚玨娓娓道來,“楚琰倒行逆施,離心離德。他身邊之人,多對他敢怒不敢言。此番他欲行謀逆之事,讓裴鴻漸生出叛離之心。裴鴻漸久聞我有仁德之名,投靠於我。我對裴鴻漸曉以大義,讓他潛伏於楚琰身邊,在必要之時,一擊必殺。”

楚瑜對於楚玨的話,並未全信。楚玨這一番言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不過多留一個心眼,總是好的。

文帝麵色不改,默然不語。

楚玨心中惻惻,邀功之語,竟是說不出來了。

良久,文帝開口道:“倒行逆施,離心離德,說得不錯。”他看向楚瑜,“你覺得你大哥是一個怎樣的人?”

楚瑜說:“一個可悲的人,也是一個可恨的人,還是一個可歎的人。”

楚玨這才醒悟過來自己的失言,楚琰是文帝所立的太子,自己說楚琰倒行逆施,離心離德,豈不是說文帝識人不明。

“一個逆賊,有什麼值得可悲可歎的地方。”文帝恨聲道。

“智小而謀大,難道不可悲嗎;德薄而位尊,難道不可歎嗎?”楚瑜毫不避忌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