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軒回到徐州之後,河南的戰事已經收尾,而山東的淮軍主力,已經向著北京方向步步緊‘逼’。
六月一日,這個後世的兒童節那天,淮軍主力打下了天津。
天津一下,清軍已經退無可退了。而淮軍主力攻下大沽炮台後,水師學堂的學員們‘操’‘弄’著艦隊主力,也是進入大沽炮台,與原本的炮台要塞的火力結合為一體,這樣,又護住了來自海上對陸上淮軍陸軍主力的威脅,又很自保,不怕被英法艦隊在海上圍剿。
海州一戰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消息經過設在全球各地的電報點,在幾天後就傳回了倫敦。英國上下議院當然是極為憤怒,於是政fǔ出麵,雖不宣戰,卻也簡派特使,趕赴遠東,而原本的中國公使兼香港第四任總督包令奉命回國述職,要讓他解釋一下,為什麼英軍會在中國那樣落後野蠻的國家戰死了一千多人,同時還有一千多忠勇的大英帝國將士被野蠻不開化的中國佬所俘虜。
相信包令要解釋清楚,還真是一件特別為難的事情。
海州戰後,先期趕到海州的使節團已經接受了赫德的看法,即:淮軍所依托的是一個完全新興的並且有著以西式文明與東方文明所結合的政治核心集工業與商業都欣欣向榮的勢力集團。目前來看,這個集團已經將要完全控製中國北方,那裏有西歐那麼大的土地麵積,超過一億人的龐大人口,還有大量的耕地與古老文明的傳承。而最最重要的,是這片土地勢必將會因淮軍的席卷天下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點,無庸置疑!
赫德的看法很簡單,如果要與淮軍‘交’惡,那麼隻能扶持太平軍。北京一被淮軍攻下,清廷賴以統治天下的基地就被徹底鏟除了。而不論南北,原本支持清廷地漢人軍隊與文官,勢必會投向淮軍。而不是在中國以邪教麵目視人的太平天國。這樣一來,各國勢力想在除淮軍之外的地方勢力中重新挑選代理人來謀取在中國地利益,除了太平天國之外,再無別的勢力可以選擇。
而眾所周知。太平天國那是個什麼玩意?除了幾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外,這個集團在政治上***之極,在經濟上沒有建樹,隻有破壞掠奪,在宗教上信奉的與其說是***教,不如說是有中國特‘色’地邪教,而在文化上,也唯有破壞而已。
對這樣一個集中國小農經濟野蠻落後封建餘孽為大成的***小集團。任何一個稍有理智的人都是清楚,那是一個根本就扶不起來的阿鬥,一旦英國與天國同流。那麼在中國引起的反彈將會是爆炸式的,所有的官紳士大夫和農民都會在一瞬間選擇與淮軍合作。而不是對抗。所以這樣為難的局麵就得出唯一地結論,與其扶持太平天國,倒還不如自己甩膀子上更加合算。
而自己赤膊上陣,難底也是不小。這一下卻是整個英國在華的目的和實力所不允許地了。他們吃不下這麼大的國家,根本沒有能力。
不要說英國,就是英法俄諸國合作,想吃下有這麼多人口和廣闊領土,在曆史上又以抗擊外敵入侵聞名。而不是如印度阿三那樣逆來順受地有著對外抵抗極其強硬的文明古國。諸國都是沒有這種信心,也根本沒有這個實力。
就算是在幾十年後。文明越發昌盛,各***力越發強悍,而中國居然有向八國宣戰的瘋狂之舉時,諸國也完全沒有瓜分中國的打算,蛇吞象,搞不好就會給漲死。
現在如果以英國一國之力,最少也要動員超過百艘戰艦以上的大艦隊,超過二十萬人的陸軍部隊,同時要預備最少十年的時間來平息各地此起彼伏的起義叛‘亂’,然後再‘花’幾十年時間來治理。
這樣地代價,大英帝國是承受不起地。而且,根據赫德等幾個在淮安日久的外‘交’官地悲觀判斷,二十萬英軍隻能和淮軍消耗光,如果想打下整個中國,還得多加二十萬人,才能勉強敷衍夠用。可憐當時英國的全部陸軍是多少呢?還不足二十萬之數。所以把中國變成殖民地的想法,根本就是空談。
於是隻能在中國尋找新的中央政fǔ來做談判,仍然以艦隊配少量陸軍***為主。所以特使雖然仍然簡派了額爾金勳爵,而實際派來的軍隊,仍然是在亞洲的幾個殖民地來拚湊,預計要到明年‘春’天時,才能湊齊大約一萬兩千人的軍隊,趕到中國南方。